首页> 中文学位 >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
【6h】

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研究综述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葛洪生平及著作分析

第一节 葛洪生平考

1.1.1 关于葛洪卒年的各种争论

1.1.2 葛洪卒年各说法之辨析

1.1.3 “八十一岁说”之由来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文本分析

1.2.1 字数分析

1.2.2 篇章分析

1.2.3 次序分析

1.2.4 《行品》篇分析

第二章 《抱朴子外篇》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第一节 言行观

2.1.1 先秦两汉时期对于“言”“行”的讨论

2.1.2 重“言”、慎“言”

2.1.3 “言”重于“行”

第二节 人生观

2.2.1 “三不朽”的提出与发展

2.2.2 弃“立功”而“立德”“立言”

2.2.3 人生价值理想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节 隐逸观

2.3.1 隐逸的产生和发展

2.3.2 隐逸思想的具体内容

2.3.3 “出处同归”与魏晋士风

第三章 《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 有君无君之辩

3.1.1 鲍敬言的无君论

3.1.2 葛洪的有君论

3.1.3 无君与有君之辨

第二节 君臣之道

3.2.1 先秦以来的君臣关系

3.2.2 君的标准

3.2.3 臣的标准

3.2.4 反对废立君主

第三节 以礼治国

3.3.1 以“礼”为主

3.3.2 以“刑”为辅

3.3.3 恢复肉刑

第四节 举贤任能

3.4.1 举贤的重要性

3.4.2 选贤的方式

3.4.3 重视基层官吏

第四章 《抱朴子外篇》文化思想研究

第一节 批判士风

4.1.1 “汉末”“东吴”政治之弊端

4.1.2 批评浮华交游

4.1.3 反对酗酒之风

4.1.4 待人以礼

第二节 仁明

4.2.1 仁、明的提出和发展

4.2.2 《抱朴子外篇》中对仁、明的理解

第三节 贵今

4.3.1 魏晋之前的历史观

4.3.2 历史变化论

4.3.3 今不弱古的进化观

第四节 重文

4.4.1 先秦两汉以来的文学发展

4.4.2 对文章的重视

4.4.3 重视文章的实用性

4.4.4 文章发展观

第五章 儒道之间

第一节 儒道关系

5.1.1 “道”与“道家”

5.1.2 “道”和“儒”的文本分析

5.1.3 《抱朴子外篇》中对于“道家”和“儒家”的认识

5.1.4 《抱朴子内篇》中葛洪对“道”“儒”的认识

第二节 论诸子

5.2.1 论老庄

5.2.2 论墨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葛洪或《抱朴子》部分研究目录

附录二:书目勘误表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葛洪,魏晋著名士人,道教外丹学派集大成者,其所著《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学界对于《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大多已成定论,因此本文主要讨论《抱朴子外篇》中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等。
  在第一章中,主要讨论了葛洪本人的史实,以及对《抱朴子外篇》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关于葛洪本人的史实讨论,主要集中于葛洪卒年的问题上。由于史料记载互异、真伪难辨等原因,学界对于葛洪卒年主要有两种看法,即八十一岁说和六十一岁说。通过仔细研究相关原始资料后可以发现,六十一岁说出现较早,八十一岁说其所依据的《神仙传》材料,很有可能为后人写入。与八十一岁说一起出现的,是关于葛洪“尸解”的传说;“葛洪八十一岁尸解成仙”一说,标志着葛洪在道教史上地位的确立。
  由于《抱朴子外篇》思想驳杂,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殊为不易。本章从基本的统计入手,就文字统计而言,各章之间字数相差悬殊,除了因为古籍散佚的因素之外,大致可以看出,其中字数相对较多的十三章,是《抱朴子外篇》着重讨论的内容;就次序分析而言,位于“学”“教”两章(《勖学》、《崇教》)之前《嘉遯》《逸民》两章,地位十分重要;就各章内容对比分析,其中内容关联出现的部分,例如《嘉遯》/《逸民》、《君道》/《臣节》等章,也是重点讨论对象。
  在第二章中,主要讨论了《抱朴子外篇》中的言行观、人生观和隐逸观。在第一节里,通过分析“言”与“行”,可以发现,葛洪主张重“言”、慎“言”、“言重于行”。这一主张即是对先秦以来言行观的继承,也是魏晋时期特定历史形势的产物。在第二节里,对于葛洪的人生观加以分析,认为《抱朴子外篇》中所提出的“立德”、“立言”是葛洪的人生目标,“立功”在当时并不是合适的方式,这与西汉以来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第三节里,对于葛洪的隐逸思想加以细致分析,提出“重生”等主张;隐逸的目的也并非对抗政府权威,而是从基层教化入手,力图重建士风;由于社会动乱,隐逸亦是士人实现人生观的重要方式。
  在第三章中,主要讨论了《抱朴子外篇》的政治思想,主要分为“有君论”、“君臣论”、“礼刑论”、“举贤论”四个方面。在“有君论”里,批评了鲍敬言的无君主张,认为君主的出现是必要的,也是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在“君臣论”中,描述了理想的“君”、“臣”素质,并对臣废君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礼刑论”中,提出礼主刑辅的治国方式,“礼”也需要删繁就简,以避免流于形式主义,同时主张恢复肉刑;在“举贤论”中,认为君主应该从士人中选拔贤人以治理国家,并提出了具体的选拔方式,对于基层官吏尤其应该加以重视。
  在第四章中,主要讨论了《抱朴子外篇》的文化思想,分为“社会批判”、“仁明论”、“贵今论”、“重文论”四个方面。葛洪对于世风是十分失望的,认为当时浮华交游、酗酒成风、待人无礼,这都是需要靠“礼”和“学”来改变的。在“仁明论”上,主张“明”高于“仁”,这是与传统儒家思想互异的,因此也收到了后世学者的非议。在“贵今论”中,主张历史是进化的,因此不可以执泥古代。在“文章论”中,认为文章今胜于古,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尤其是子书应该大力发展。
  在第五章中,讨论了《抱朴子外篇》中的儒道关系和对诸子的反思。在“儒道关系”上,首先对“儒”“道”二者的概念加以分析分类,由于《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的内容侧重不同,因此造成前者认为儒家思想是重于道家思想,而后者则是恰恰相反。对于诸子的反思,主要体现于对于老庄、墨子和杨朱的深刻认识:对于老庄,相对而言称赞老子非议庄子;对于墨子,葛洪的理解十分深刻,不但在节葬等方面赞同,在言行观上以及“辨/辩”方面,都继承了墨子的思想;对于杨朱,则赞同其“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