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帕费特对西季威克追求“最大幸福”方法的三重批判
【6h】

论帕费特对西季威克追求“最大幸福”方法的三重批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西季威克追求“最大幸福’’的方法

第一节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

2.1.1 指向“应当”的“伦理学方法”

2.1.2 一个逻辑起点——利己主义

第二节 追求“最大幸福”——三种利己主义方法

2.2.1 经验的快乐主义

2.2.2 客观的快乐主义

2.2.3 演绎的快乐主义

第三节 西季威克对快乐主义方法的态度

2.3.1 对利己的快乐主义肯定下的质疑

2.3.2 接受常识道德——向功利主义的温和过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帕费特对西季威克追求“最大幸福”方法的批判

第一节 帕费特的非同一性基本观点——以“女孩的孩子”为例

第二节 一重批判——快乐主体的同一性批判

3.2.1 快乐主体的同一依赖于选择行为

3.2.2 快乐主体人格同一的批判

3.2.3 主体与主体间的关联

第三节 二重批判——快乐体验的时间性批判

3.3.1 反时间中立

3.3.2 快乐体验的非预见性

3.3.3 关于当下体验

第四节 三重批判——幸福方法的应当性批判

3.4.1 个体诉诸幸福权利的无力

3.4.2 群体快乐的应当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帕费特三重批判的评析及意义

第一节 批判之评析

4.1.1 先破后立的“X理论”——帕费特的幸福方法

4.1.2 立中有破——西方学界对帕费特三重批判的再批判

4.1.3 破立中的道德方法之比较——略以儒家“仁爱”为对比

第二节 批判之意义

4.2.1 从理论的角度探寻

4.2.2 从实践的角度探寻

4.2.3 对我国现实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西季威克是19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一位道德哲学家,他的《伦理学方法》一书成为伦理学道德哲学研究的经典。帕费特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其代表作《理与人》一书被誉为自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问世一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实证道德哲学著作。西季威克在对追求“最大幸福”方法的考察中,提出了经验的快乐主义、客观的快乐主义、演绎的快乐主义这三种利己的快乐主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接受了常识道德,继而从利己主义过渡到功利主义。帕费特则从非同一性的角度出发,在论证个人同一性与非同一理论的基础上,彻底的批判了西季威克追求“最大幸福”的三种快乐主义方法及利己主义。
  本文从西季威克的追求“最大幸福”方法入手,在分析西季威克三种利己的快乐主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阐释帕费特对西季威克三种利己的快乐主义方法的三重批判,文章最后对帕费特的这种批判从理论、实践、中国现实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意义评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