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景观河道水质变化研究——以天津市景观河道为例
【6h】

城市景观河道水质变化研究——以天津市景观河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城市景观河道概况及存在问题

1.1.1河流的现状

1.1.2城市景观河道特点

1.1.3城市景观河道现阶段存在问题

第二节国内外主要应对措施及研究进展

1.2.1污染控制技术

1.2.2水质模型

1.2.3治河理念

第三节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具体方法

1.3.1研究背景

1.3.2主要内容、方法

第二章津河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津河概况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津河水体营养状态变化

2.3.1氮

2.3.2磷

2.3.3藻类

第四节津河污染状况

2.4.1高锰酸盐指数

2.4.2生化需氧量

2.4.3悬浮固体

2.4.4溶解氧

第五节津河沉积物

2.5.1营养物及有机质

2.5.2重金属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卫津河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卫津河概况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卫津河水体营养状态变化

3.2.1氮

3.2.2磷

3.2.3藻类

第三节污染状况

3.3.1高锰酸盐指数

3.3.2生化需氧量

3.3.3悬浮固体

3.3.4溶解氧

第四节沉积物

3.4.1营养物及有机质

3.4.2重金属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陈台子河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陈台子河水质概况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营养指标

第三节藻类生长潜力试验

第四节污染指标

第五节综合评价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人工神经网络在河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数据和算法

5.1.1数据来源

5.1.2 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原理

5.1.3 BP神经网络预测前处理

第二节结果与讨论

5.2.1训练样本预测结果与测试样本预测结果比较

5.2.2不同输入变量对网络输出重要性指数分析

5.2.3不同网络方案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景观河道水质改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排污管理

6.1.1控制地表径流污染

6.1.2控制合流制下水道溢流污水

第二节调水规划

第三节河流污染的生态修复

第四节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6.4.1加强宣传教育,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途径

6.4.2健全河道管理法律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法律权利

6.4.3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6.4.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津河、卫津河和陈台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质、浮游植物、底质的检测,研究了城市景观河道水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水体中叶绿素a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水质模型,预测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变化趋势。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河流管理和水质改善对策。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夏季大规模降水后污水进入景观河道,导致河道水质剧烈变化,一般会使氮、磷等营养指标及BOD5等污染指标升高。部分河段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河段水体长期处于黑臭状态。津河和卫津河水体营养水平较高,利于藻类大量繁殖,若干河段出现了“水华”现象。 对河道沉积物的监测表明,沉积物中氮、磷、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较高,在水质较差时,沉积物成为营养物和重金属的“汇”;在水质好转后,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成为河道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源”。 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河水叶绿素a的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pH值、溶解氧、温度和叶绿素a初始浓度在所有参数中相对重要性指数最大,是影响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严格排污管理,制定科学的调水规划,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以及鼓励公众参与是改善城市景观河道水质的重要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