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生态效率管理和生态效率指标研究
【6h】

企业生态效率管理和生态效率指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我国生态效率的发展

第三节研究内容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企业生态效率管理

第一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生态型企业文化及优势

第三节建立企业生态效率管理体制

2.3.1生态效率的内涵

2.3.2企业生态效率管理的实践

2.3.3企业生态效率评价和指标体系

第三章生态效率管理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第一节生态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发展

3.2.1清洁生产的内涵

3.2.2中国清洁生产发展的背景

3.2.3清洁生产法律法规

3.2.4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3.3.1循环经济的内涵

3.3.2循环经济立法及相关法规建设

3.3.3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3.3.4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第四节生态效率指标作为企业自愿型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

第四章企业生态效率管理研究

第一节企业生态效率指标框架

4.1.1生态效率

4.1.2环境指标

4.1.3经济指标

第二节企业生态效率指标案例研究

4.2.1案例研究的目的

4.2.2案例企业

4.2.3我国现有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4.2.4氮肥企业生态效率指标

第五章结论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它意味着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必须转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取而代之地,高效率使用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据估测,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今后50年内,发达国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削减到当前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其生态效率必须提高10倍。而这种规模的生态效率改善,将通过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两个方面的深刻改变来实现。 在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生产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凸现出提高生态效率的紧迫性。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看,很多与生态容量相关的问题已呈现制约经济发展的趋势。环境系统作为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源和汇,不仅支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要在5年内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10%,这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生态效率的变革已迫在眉睫。 本论文结合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总结国际上生态效率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企业生态效率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企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框架,用以追踪企业绩效,鉴别改善机会,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同时,考虑到企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为环境执法的对象,企业的生态效率评价在指标选择上和分析过程中与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紧密结合。通过回顾分析我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立法现状和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企业生态效率管理作为企业自愿型环境管理手段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氮肥企业的实例研究,介绍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生态效率指标框架,对该企业三年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销售额进行了生态效率比值分析,发现了企业进一步提高尿素车间原料生产率和合成氨车间节能降耗的改善机会。同时,企业决策者能通过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及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环境影响做出判断,准确地做出决策,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企业自愿型环境管理工具,生态效率由于同时引入了对环境和经济指标的评价,能够使企业从传统的单一追求经济利润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关注环保、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能够不断地更有效地推进至下而上的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与清洁生产指标和循环经济指标相比,生态效率指标可易于企业与各界利益相关者交流,可操作性更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