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士新地方性格的成长:以元代江西抚州儒士为中心
【6h】

儒士新地方性格的成长:以元代江西抚州儒士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问题提出

研究回顾

问题展开

第一章宋元之际的抚州儒士

第一节易代场景中的抚州儒士

第二节抚州儒士类型分析

第三节元初隐居的抚州儒士

第四节抚州儒士对科举停废的反应

第二章治生

第一节投身治生

第二节治生观

第二节治生行为

第三章家礼

第一节家礼概说

第二节冠礼与字说

第三节祭礼与祠堂

第四节合族

第四章兴学

第一节书院

第二节县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宗旨,在观察国家政治、朱子学与元代抚州儒士生活之间的互动,以揭示新的地方性格在元代儒士身上的成长。 宋元之际的政治变动影响着抚州儒士的生活与朱子学的传布。宋元战争爆发,卷入战争的抚州儒士,尽管政治态度、行为表现各异,但他们大都依托家庭、地方社会展开行动。战争严重破坏了抚州的社会秩序,许多儒士的家庭遭受摧折。战争之后,抚州儒士几乎都处于隐居田园的状态。元初科举的停废,意味着抚州儒士无法再凭借科举的管道步入仕途。他们退回到地方,重新思索生活的意义。虽然仍有部分儒士为家庭、社会身份计而固守旧习,但许多人开始捐弃举业,转而攻习诗文与朱子学。 元初诸多的政治社会因素,如宋元战争的毁坏、杂泛差役的繁重、胥吏的侵渔、科举的废罢,迫使抚州儒士转向整治生业。迄元末,他们周遭的政治社会环境并无实质性变化。终元之世,治生一直占据着抚州儒士生活的重要一隅。通过治生,他们不仅可以赚取生活来源养家糊口、恤亲济邻,而且可以突破个人家庭的院墙,获取地方声望,寻到入仕为官的机会;更可以超越平庸的世俗生活,在平凡的治生行为中觅得践履儒者之学的门径。 治生终究只是一种理家的经济行为。在宋元儒士的齐家理念中,治生理家虽然重要,却非首要。他们不约而同的将采行家礼、敦化人伦视作齐家的首务。元朝礼制荒疏,家礼主要由儒士自身提倡、实践。深入抚州儒士的冠礼、祭礼仪式,便会发现他们大多依据流行士俗、生活经验、家庭习惯践行家礼。只有一二儒士严格遵循朱子的家礼主张。不过,在大儒的引导下,冠礼中的“字说”虽是俗礼,个中却也渗透着朱子学意味浓重的礼“意”,而朱子的祠堂之制则被一些儒士注意、接受和消化,成为祭礼的新方向。 和睦宗族也是朱子教化理念的重要部分。正如家礼一般,朱子的宗族构想尚未完全进入抚州儒士的视野。他们的合族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依照自己的宗族经验展开。随着时间的流转,宗族合族礼仪的成熟,地方各宗族之间也会相互借鉴、吸纳。不仅如此,儒士的家庭经济状况亦制约着理念的实现。当然,儒士参与建造宗祠、聚族会拜、纂修族谱、兴办义学等宗族活动在元代抚州还是明显增多。 朱子的教化理念中,以书院理念在元代最为流行。这与元朝政府积极推行书院政策不无关系。但随着书院官学化运动的展开,书院事务开始遭遇官方的强行介入,书院自由讲学的传统遭致侵蚀。。儒士一方面汲取书院官方化的有益成分兴造书院、维持书院的运作;另一方面时刻高举理想的大纛,注意书院官学化可能给书院带来的反噬,以期避免蹈入丧失书院讲学精神的境遇。然而,儒士的诸多努力仍难以阻止书院失去学术活力,迈向平庸的官学之路。而大部分普通的抚州儒士更倾向进入县学,实践他们参与地方教育的理念。元代抚州各县财政不足,给抚州儒士提供了参与兴建县学事务的有力契机。他们在县学事务中的深入度、齐整性超过宋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