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换及其限制——对1840年至1949年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功能研究
【6h】

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换及其限制——对1840年至1949年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源起、意义及基本视角

一、研究的源起及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视角

第二节主要概念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

一、社会思想

二、思想文化冲突的功能

三、社会思想的转换:“理念型”与“现实型”

第三节相关研究的回顾

一、传统—近代模式

二、冲击—回应模式

三、西方视角下的中国中心观

四、中国视角下的中国自性研究

五、传统的现代“转化”论

六、“悖论”的近代社会观

第四节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一、历史资料的诠释

二、社会思想研究的“实证”因素

三、文化研究中的“建构论”视角

第五节文章的基本结构及研究局限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研究局限

第一章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的背景

第一节近代前基督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一、基督教思想与西方社会

二、基督教思想与中国社会

第二节近古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概况

一、思想文化发展的成熟与迟滞

二、思想文化发展迟滞中的变动

第三节近代西方的进入与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

一、内因与外因: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二、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转换(一)——技术和制度层

引言 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的逻辑性体现

第一节转换的序曲:“上帝”观与中国农民理想的糅合

第二节思想文化于技术层的转换:技术的全盘接受观

第三节思想文化于制度层的转换

一、议院思想:不超越原有政治体制框架的改良工具

二、中间阶层的革命:西方制度文化的再移植

第三章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二)—思想层

第一节思想的初步转换

一、平等:消除“仁”的等级性

二、个体的自由:群体自由获取的必要环节

三、以德限“力”:对进化论的中国式诠释

四、新民:“群己”观演变中的思想转换

第二节思想的再转换

一、全盘反传统的主义

二、个体的社会—兼论自由平等观的再转换

三、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本土化诠释

第四章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转换(三)—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中国化

笫一节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新一轮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的开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述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中国化

一、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思想到实践论

二、从对立中的“和”到对立统一

三、思想文化的民间走向

四、从“心”的主体性到思想意识的能动性

第五章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的特色分析

第一节近代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一转换的实质

一、中国社会思想的精神和特色

二、社会思想发展的主因子“附属性对立”

三、近代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的实质

第二节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转换的基本分析条件

一、思想文化冲突的“情境效应”

二、传统思想文化的转换力

三、官方、士林和民众在思想文化冲突与转换中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社会思想转换的策略和困境

一、社会思想转换的策略

二、社会思想转换中的困境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结语

第二节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相信历史总是能够为现在和未来提供某种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依据文化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关系,以近代一些重要社会思想与重大历史事件为研究范围,集中而概括的描述和分析了近代百年中西思想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程。从中发现:总的说来,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融合多于冲突,冲突的正功能大于负功能,利胜于弊,这为正确而恰当地认识文化冲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历史的证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