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村庄规划为例
【6h】

面向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村庄规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新形势下中央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

1.1.2 “重城镇、轻乡村”、“重编制、轻实施”是村庄规划面临的普遍问题

1.1.3 从国家到地方对村庄规划的认识均在发生改变

1.2 研究目的

1.3研究对象

1.3.1 概念辨析

1.3.2 研究对象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和现状问题

2.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有关乡村问题的研究

2.1.2 有关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研究

2.1.3 有关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

2.2 中国村庄规划历史沿革

2.2.1 1978-198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建设探索

2.2.2 1988-2003年:从城镇视角思考村庄规划问题

2.2.3 2003-今:强调从城乡统筹和公共政策角度看待乡村问题

2.3 村庄规划和实施面临的问题

2.3.1 村庄规划编制缺乏有效指导实践的技术文件

2.3.2 村庄规划缺乏对土地、产业、生态等关键问题的应答

2.3.3 村庄规划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亟待更多的村民参与

2.4 小结

第3章 相关村庄规划实践启示

3.1 村庄规划方法的探索

3.1.1 村庄整体振兴代替蓝图式规划

3.1.2 强调多方参与的协作平台搭建

3.2村庄内生动力的培育

3.2.1 调动村民积极性

3.2.2 提升村庄产业发展能力

3.2.3 乡村文化修复

3.3 村庄设计和建造方式的转变

3.3.1 基于乡村风貌的村庄设计

3.3.2 一户一宅,示范带动

3.4乡村治理机制的重塑

3.4.1 建立村民自治机制

3.4.2 专业技术人员和第三方组织的介入

第4章 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村庄规划实践探索

4.1 大吉祥村村庄规划基本情况

4.1.1 现状情况

4.1.2 面临问题

4.1.3 规划方案

4.2 村庄规划方法方面的探索

4.2.1 重新认识村庄规划的目标和策略

4.2.2 搭建村民主导、政府协调、规划助力的多方参与和协作平台

4.3 村庄内生动力方面的探索

4.3.1 以多种方式鼓励村民参与村庄规划事务

4.3.2 挖掘村庄的产业发展潜力

4.3.3 探寻和修复乡村传统文化

4.4 村庄设计和建造方式方面的探索

4.4.1 在传统空间规划基础上强调乡村特色

4.4.2 强调户户有别的设计方法和工匠参与的建造方式

4.5 重塑乡村治理机制方面的探索

4.5.1 由上而下建立美丽乡村联席会机制

4.5.2 由下而上培育村民自治意识和村民议事机制

4.5.3 建立深度参与的责任规划师制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统筹发展,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重大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重新思考城乡二元结构。此后十余年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央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各地在乡村规划建设中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和尝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实践的技术文件、缺乏对关键问题的应答、缺乏实施保障制度,村庄规划出现了实施难度大或者实施后维护成本高等的现象。因此近年来,不论是各地政府还是规划工作者,均认识到,村庄规划编制必须面向实施,才能有效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村庄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中国村庄规划的历史沿革和当下面临的问题。在文献综述和案例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了当下中国村庄规划编制在更具可实施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探索,包括规划方法、内生动力、村庄设计和建造模式以及乡村治理机制等四个方向。笔者在大吉祥村村庄规划实践中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实地尝试,初步证明强化以上内容有助于村庄规划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论文对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进行了反思,所提出的模式具有一定理想色彩,受现行管理体制和规划团队技术能力的限制,大吉祥村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团队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特别是在产业规划、公众参与和乡村治理等几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