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阳能中低温集热耦合二氧化碳捕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6h】

太阳能中低温集热耦合二氧化碳捕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CO2捕集与封存技术介绍

1.3 化学吸收法CO2分离研究进展

1.4 太阳能辅助CO2捕集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太阳能辅助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能耗理论分析

2.1 燃料转化与二氧化碳释放迁移的关系

2.2 物理能与燃料化学能品位概述

2.3 热力学?概述

2.4 燃料转化与二氧化碳分离一体化热力系统

2.5 太阳能品位与集热效率之间的关系

2.6 太阳能品位对燃料转化、动力循环以及二氧化碳分离的关系

2.7 品位匹配特性

2.8 结果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子复配溶液的基础物性及其CO2吸收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复配溶液热物性测试结果

3.4复配溶液吸收CO2的性能研究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2吸收-解吸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4.1 醇胺溶液化学吸收法及工艺流程

4.2 CO2吸收-解吸试验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4.3实验测试分析方法

4.4 CO2吸收-解吸试验系统运行步骤与调试

4.5 CO2吸收-解吸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集热对CO2吸收-解吸运行特性分析

5.1 太阳能集热系统

5.2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

5.3太阳能集热性能分析

5.4太阳能辅助CO2吸收-解吸系统运行情况

5.5 CO2吸收-解吸动态运行特性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热能-蒸汽互补二氧化碳捕集一体化系统

6.1地热-蒸汽互补CO2捕集的一体化系统

6.2地热-蒸汽互补CO2捕集一体化系统的热力特性分析

6.3结果分析

6.4经济性分析

6.5地热能梯级利用方案的概念性方案研究

6.6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手段与战略性选择。然而,CO2捕集过程需要消耗电厂大量的蒸汽,降低了电厂的出力,使机组的运行长期偏离设计工况。中低温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类型多、集热温度范围广的特点,利用太阳能集热来取代电厂抽汽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是降低火电厂能量损失的有效措施。因此,本课题针对太阳能耦合二氧化碳捕集的思路展开相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首先,从工程热力学与化学热力学的交叉领域出发,揭示了能量转化利用过程燃料转化、动力循环以及气体分离的能流与物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系统能流与流模型和CO2捕集最小化机理,分析了CO2捕集与压缩过程的热力学效能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直接燃烧过程,燃料转化过程的品位匹配度最差,损失最大;太阳能集热效率受太阳能热效率与集热品位的影响,其与电厂的耦合降低了耦合系统的损,体现了太阳能的优势。
  其次,吸收剂研究方面,针对离子液体独特的优势,选定了[bmim][BF4]离子液与不同醇胺溶液组成复配溶液。通过研究复配溶液在不同配比、不同温度下的密度、粘度特性,得到了复配溶液密度与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考察了复配溶液的吸收性能,优选出吸收性能比较优异的复配溶液。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与醇胺溶剂的复配可以大大降低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MEA与[bmim][BF4]的复配具有最好的CO2溶解度。
  而后,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CO2吸收-解吸实验装置。研究了吸收塔、解吸塔单塔运行实验,考察了烟气中CO2含量、吸收液流量、贫液CO2负荷对吸收塔吸收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富液CO2负荷、流量等对解吸的影响;对吸收-解吸进行了循环实验,优化了CO2捕集能耗。结果表明,当循环系统L/G在4.0左右时,再生能耗最低,达到4.2MJ/kg CO2。
  同时,设计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系统,测试了两组集热器的集热特性;实验研究了太阳能与CO2捕集系统的运行特性。实验研究表明,二者的集热温度可以达到再沸器的温度需求,太阳能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实现CO2捕集能耗的取代,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弱。在一定的热源温度波动下,捕集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但再生能耗在3~8MJ/kg CO2之间变化。
  最后,提出了以地热能为热源的集成系统方案,利用中低温地热能辅助CO2捕集。利用典型300MW电厂和典型地热资源对集成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考察了相关参数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地热辅助的传统电厂的COE和COA,当地热流体温度高于160℃时,利用地热的辅助可以获得更低的COE和COA。最后对地热的梯级利用可以提升系统的发电效率0.8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