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转换及对地下水影响的问题研究
【6h】

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转换及对地下水影响的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水文地质概况

2.3 地下水开发现状

2.4 地下水超采引发水文地质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趋势分析

3.1 浅层地下水埋深趋势特征分析

3.2 深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受水区水源转换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4.1 天津市多水源利用格局

4.2 多水源精细化配置

4.3 地下水数值模型

4.4 不同水平年地下水预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受水区地下水管理及调控

5.1 浅层地下水水位管理阈值

5.2 控沉目标下深层地下水限采

5.3 南水北调后受水区资源地质问题恢复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状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由于地表水资源的匮乏,地下水往往处于超采状况,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超采更为严重。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天津市当地水资源匮乏,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城市之一。长江水的到来改变了天津市受水区供水水源格局,如何充分利用长江水,遏制当前存在的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现象,实现多水源合理配置,确定受水区管理性控制水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运用HHT分析和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浅层地下水埋深进行多尺度周期与趋势分析,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三个因素(人工开采量、降水量和蒸发量)进行评价,得出浅层地下水埋深与开采量关联度最大。研究了南水北调受水区深层地下水的空间演变趋势以及各含水层水位埋深与开采量之间的关系。
  (2)介绍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后多水源利用格局。并规划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三种不同情景(正常规划、五十年一遇干旱、百年一遇干旱)下天津市各供水水源配置情况。建立天津市浅层地下水数值模型,沿用中国地质大学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模型对天津市第Ⅱ~Ⅵ层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进行模拟预测,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天津市水源配置情况,设定不同情境下地下水开采方案,分析研究区各含水层组中远期水位埋深变化情况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3)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位分季度控制性管理区间、控沉目标下地下水规划开采量,通过设定控制性关键水位目标值,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否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引起的资源地质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