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双药柔性醇质体体用于皮肤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
【6h】

新型双药柔性醇质体体用于皮肤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黑色素瘤及其治疗方法

1.2 经皮给药系统

1.3 体外经皮实验的研究

1.4 课题的提出

第2章 柔性醇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2.1 材料和试剂

2.2 DAC及TRA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DAC和TRA的溶解度的测定

2.4 处方制备

2.5 包封率的测定

2.6 处方的表征

2.7 处方稳定性考察

2.8 结果与讨论

第3章 柔性醇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3.1 材料和试剂

3.2 离体猪皮的制备

3.3 处方制备

3.4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3.5 HPLC色谱条件

3.6 数据处理

3.7 药物回收率考察

3.8 共聚焦显微镜

3.9 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3.10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体内动物实验

4.1 材料和试剂

4.2 DAC的体内HPLC方法

4.3 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4.4 体内经皮渗透实验

4.5 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

4.6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体外药效学评价

5.1 材料和试剂

5.2 试剂的配制

5.3 细胞培养

5.4 MTT法测定不同处方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性

5.5 细胞摄取实验

5.6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达卡巴嗪(DAC)和维 A酸(TRA)可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二者联合使用,可以逆转多药耐药(MDR),增强治疗效果。但是在经皮给药过程中,药物不易透过角质层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柔性醇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系统,能够有效地将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带到皮肤内。本文旨在以柔性醇质体作为DAC和TRA的载体,开发一种新型的双药纳米载体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醇质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考察,结果显示柔性醇质体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比脂质体高。在相同条件下,脂质体粒径比柔性醇质体粒径大,但zeta电势比柔性醇质体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的PDI值可知,柔性醇质体比脂质体分布均匀。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显示,柔性醇质体的透皮性能比脂质体好,24 h后,柔性醇质体的药物累积渗透量为脂质体的4-5倍,柔性醇质体的皮肤滞留量为脂质体的2.5倍。在共聚焦实验中,通过检测钙黄绿素(亲水性)与罗丹明6G(亲脂性)在皮肤各层的分布来评价各处方的透皮行为,进一步验证柔性醇质体的皮肤靶向性。通过红外光谱特征峰的改变研究角质层结构的变化,进而探究柔性醇质体的透皮机理。
  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局部给药方式具有缓释的效果,柔性醇质体组的最大血药浓度、AUC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脂质体组,并且柔性醇质体可以显著增加DAC和TRA在皮肤内的滞留量。此外,给药组和空白组的皮肤都不存在炎性细胞,说明柔性醇质体对皮肤刺激性小,可以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
  采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作为模型,进行局部给药制剂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DAC/TRA柔性醇质体具有较强的细胞杀伤作用,并且柔性醇质体被细胞摄取的速度要快于脂质体。
  综上,本文制得的DAC/TRA柔性醇质体为双药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且柔性醇质体能提高药物皮肤滞留量及皮肤渗透量,满足疾病治疗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