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器美的历程
【6h】

机器美的历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6论文结构

第二章 工业革命早期的机器观

2.1机器的世界

2.2人心目中的机器

2.3机器步入审美视野

第三章 机器美学的萌芽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

3.2尝试大规模机械化预制构件地装配

3.3追求适用的平面与简化的装饰

3.4提出建筑的自主性与结构的科学性

第四章 机器美学的发展

4.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

4.2探索标准化与工业化的建造模式

4.3 科学评价空间与形式的合理性

4.4关注空间与结构的系统性

第五章 机器美学的高潮

5.1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背景

5.2建筑的产品化设计与批量化生产

5.3提升城市的社会整体综合效率

5.4构建建筑结构与设备一体化系统

第六章 机器美学的核心价值标准

6.1标准与精确——科学性

6.2功能与效率——经济性

6.3复杂与完整——系统性

6.4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经典美学都将“机器”视为丑的化身。然而在近代,它却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由“丑”到“美”的华丽转身。这无疑与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目前,国内关于“机器美学”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艺术思潮,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个人英雄式的历史“言说”。然而,如果站在工业时代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机器美学的发展,几乎是与工业现代化相伴而行的。而这种风格化的认识、记述式的研究和表面化的分析,进一步导致我国建筑创作长期停滞于一种形式模仿的状态。当下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深刻理解工业时代“机器”的美学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力图从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经济模式等方面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系统地探寻和还原机器是如何逐渐进入人们审美视野,并逐步确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标准的历史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