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颗粒物吸附磺胺类抗生素特征分析
【6h】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颗粒物吸附磺胺类抗生素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我国饮用水源污染现状

1.2水环境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的特征

1.3饮用水中抗生素的危害

1.4国内外给水处理工艺中去除PPCPs的现状

1.5水中颗粒物基本特征

1.6选题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磺胺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

2.1高效液相色谱仪

2.2 PPCPs的检测方法

2.3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

2.4标准溶液的配制

2.5磺胺甲噁唑检测条件的确定

2.6磺胺嘧啶检测条件的确定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中颗粒物特征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仪器测定原理

3.3结果及讨论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磺胺类抗生素在常规饮用水处理中固液相的分配特性

4.1材料与方法

4.2颗粒计数仪原理

4.3结果及讨论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泛、大量的生产和使用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人们对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PPCPs对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更是逐渐成为了全球热点研究问题。我国作为PPCPs的产量和用量大国,PPCPs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是PPCPs对水环境的污染,因为天然水体中的颗粒物对水中的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PPCPs一旦进入饮用水源后,很有可能被水中的颗粒物吸附,从而在水中不断的富集,严重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进而威胁人体健康。
  典型常用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因为其在饮用水中含量很低,所以建立饮用水中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痕量分析检测方法是首要步骤。选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作为水中微量的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测定方法。洗脱液选用100%甲醇,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乙腈(25:75),流量为0.3ml/min,进样量为10μL,磺胺甲噁唑母离子为254,特征离子对为156/108,破碎电压为107v,碰撞能为17v。磺胺嘧啶母离子为251.2,特征离子对为156.1/108.1,破碎电压为100v,碰撞能为19v。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90.63%和87.48%。
  通过对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各工艺出水进行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纳米粒度分析,观察各工艺出水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粒径分布等规律。实验用水中颗粒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后,大颗粒物得到了很好的去除,但小颗粒物(d<1μm)去除率低。此外,浊度与颗粒物粒径并无相关关系。小颗粒物有自发地聚集成较大颗粒物的趋势。
  检测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各工艺出水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数量、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含量及其随时间推移在固液相中的含量变化特性。结果发现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去除效果较差,基本不能去除。同时研究得出,水中的颗粒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有吸附效果,而且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增大。这极有可能使得污染物以极大的富集倍数聚集在各种颗粒物的微界面上,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