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树创伤可诱导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过量表达及抗虫效果
【6h】

杨树创伤可诱导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过量表达及抗虫效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基因工程中的抗虫基因研究现状

1.2蛋白酶抑制剂的概述

1.3模式植物简介

1.4研究中所使用的害虫简介

1.5本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和仪器

2.2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候选基因的查找

3.2基因克隆和载体的构建

3.3转化拟南芥

3.4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鉴定

3.5转基因植株的抗虫试验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研究总结

4.2研究的创新点

4.3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自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酶抑制剂是抗虫基因工程的重要候选基因。杨树是木本模式植物,作为多年生植物,它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完善和有效的防御体系。杨树中有一系列能够被机械损伤或者虫害诱导的基因,它们被认为是潜在的具有抗虫能力的基因。我们选择了四个创伤可诱导基因(两个基因来自KTI家族,其中PtdKTI5来自杂交杨Populustrichocarpa×P.deltoides,PtKTI2来自白杨PopulustremuloidesMichx.,胁迫蛋白PtdPOP3和能够在茎和叶中被诱导表达的PtdWIN4来自杂交杨Populustrichocarpa×P.deltoides)检测其抗虫方面的能力。我们使用花絮浸泡法使四种基因由CaMV35S启动子控制,分别在拟南芥过量表达。目的基因的整合通过基因组PCR验证,转录水平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并且通过T3后代筛选的方法得到了纯合体植株。在抗虫试验中,对每种转基因拟南芥类型,选取三个独立的、具有最高表达量的转基因株系来饲喂小菜蛾。实验结果表明PtdKTI5的转基因拟南芥具有最好的抗虫效果。本论文证实了这四种来自杂交杨的基因是潜在的抗虫基因,具有应用在基因工程方向上的潜力,从而为进一步培育转基因抗虫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