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研究
【6h】

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文献综述

1.2.1泥石流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4研究成果

第二章泥石流地质灾害相关理论

2.1泥石流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2.2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类别

2.2.1泥石流按其运动方式分类

2.2.2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分类

2.2.3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分类

2.3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

2.3.1地质条件

2.3.2地貌条件

2.3.3植被条件

2.3.4暴雨条件

2.3.5人为因素分析

2.4泥石流沟的判识

2.4.1物源依据

2.4.2地形地貌依据

2.4.3水源依据

第三章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概况

3.1地理位置

3.2社会经济状况

3.3自然地理条件

3.4区域地质及构造条件

3.5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

3.6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

3.7典型泥石流沟案例

3.7.1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

3.7.2平山县下瓦岔泥石流

3.7.3涉县谷几沟泥石流

3.7.4满城县西高士庄刘黄沟泥石流

第四章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泥石流沟地形地貌特征

4.1.2泥石流的暴雨激发特征

4.1.3泥石流形成的崩滑演化特征

4.1.4泥石流的运移特征

4.2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和形成条件

4.3泥石流的崩滑演化机理

4.4泥石流灾变的主控因素

第五章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研究

5.1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测因素分析

5.2泥石流预测的双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

5.3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

第六章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6.1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6.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物措施

6.1.2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

6.1.3全流域综合治理

6.2建议

6.2.1突出汛期重点,落实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2.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工程活动,遏制人为诱发泥石流灾害发生

6.2.3建立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6.2.4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泥石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6.2.5开展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6.2.6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灾害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因与暴发机理,研究并确定区内泥石流暴发的主控因素,最后探索对该区泥石流暴发的预测预报方法,并根据典型泥石流的暴发的相应数据建立了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
   本文在认真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在暴发时间和分布空间上的特点基础上,绘制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典型泥石流沟分布图”,并从泥石流沟谷地形地貌特征、暴雨激发特征、崩滑演化特征和运移特征等四个方面总结了该区泥石流的灾变特征;对泥石流的形成、运移的整个过程明确划分为四个分区,科学地定义了该区泥石流的类型,即暴雨激发—崩滑演化型泥石流;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暴发的主控因素;研究并提出了河北太行山区泥石流形成的崩滑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预测的双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即临界总雨量阈值和临界激发雨量阈值,并通过对32个典型泥石流灾害准备期和激发期降雨量的分析,建立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从而为提高泥石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针对性,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在对泥石流特征、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暴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减灾防灾的措施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