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核壳型锶/钙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研究
【6h】

核壳型锶/钙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

1.2.1羟基磷灰石的性质及结构

1.2.2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1.3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制备

1.3.1固相合成法

1.3.2液相沉淀法

1.3.3水热反应法

1.3.4溶胶凝胶法

1.3.5微乳液法

1.4无机-无机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

1.5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

2.1实验原料与设备

2.2工艺流程

2.3测试与表征

2.3.1粒度分析

2.3.2颗粒形貌分析

2.3.3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2.3.4物相分析

2.3.5元素含量分析

2.3.6核壳结构表征

第三章 制备核壳结构钙/锶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工艺研究

3.1钙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

3.1.1反应物浓度对钙羟基磷灰石粒径的影响

3.1.2聚乙二醇6000用量对钙羟基磷灰石分散性能的影响

3.1.3反应温度对钙羟基磷灰石粒度及组成的影响

3.2β-Srs(PO4)2粉体的制备

3.2.1反应温度、pH值、陈化时间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3.2.2煅烧温度对产物形貌及组成的影响

3.2.3球磨对β-Sr3(PO4)2颗粒的分散作用

3.3核壳结构钙/锶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

3.3.1水解法制备核壳结构钙/锶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

3.3.2沉淀法制备核壳结构钙/锶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水解法和沉淀法对核壳结构锶/钙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环境扫描电镜(ESEM)、场发射透射电镜(FTEM)、热分析(TG/DSC)、激光粒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钙羟基磷灰石和β-Sr3(PO4)2的组成、颗粒形貌、粒度分布的影响,利用能谱线分析(EDX)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对核壳结构产物进行表征。 以Ca(NO3)2·4H2O和(NH4)2HPO4为反应物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钙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初始浓度分别为0.25 mol/L和0.15 mol/L时,粒径小,体系稳定性好。随反应温度升高,CaHA晶体粒径增大,形貌不变。 以Sr(NO3)2和(NH4)2HPO4为反应物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得缺锶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在700℃下煅烧2h后得到β-Sr3(PO4)2粉体。pH值和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实验证明,pH=7,T=45℃时,陈化10h后得到nsr/np=1.5的无定形磷酸锶,当pH=8时转化速率过快,而pH=6时均化速率过慢,所需陈化时间长。 通过在CaHA悬浮液中预先加入浓度极低的(NH4)2HPO4,再缓慢滴加Sr(NO3)2的工艺,成功制得长50~100nm,直径约6nm的核壳结构针状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并通过线分析检测出在CaHA表面生成了约1nm厚的锶羟基磷灰石壳层。而水解法制备核壳结构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时,由于β-Sr3(PO4)2颗粒较大,未完全溶解时,小尺寸的钙羟基磷灰石溶解出的钙离子已固溶到磷酸锶晶体中,生成了β-TCP相的固溶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