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公园声景观声景元素量化主观评价研究
【6h】

城市公园声景观声景元素量化主观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概述

1.1声景观的概念及范畴

1.1.1声景观的概念

1.1.2声景观的范畴

1.2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国外声景观的研究与发展

1.2.2国内声景观的研究与发展

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古韵探寻

2.1园林与公园

2.2园林造景中的声景观

2.2.1诗词歌赋

2.2.2古典园林审美艺术

2.2.3古典园林造景艺术

第三章 城市公园声音环境现状调查

3.1城市公园的概念及范畴

3.1.1城市公园的概念及功能

3.1.2城市公园的范畴及分类

3.2城市公园声环境现状调查实例分析

3.2.1人民公园

3.2.2长虹公园

3.2.3威海外滩公园

3.2.4颐和园

3.3问卷数据分析

3.3.1人民公园

3.3.2长虹公园

3.3.3小结

第四章 城市公园声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4.1声景观设计中的三要素

4.1.1声音

4.1.2听者

4.1.3环境

4.2声景观设计方法

4.2.1声音调查整理

4.2.2规划及环境设计

4.2.3声音设计

4.2.4发声装置设计

4.3声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声景元素量化主观评价研究

5.1景观评价方法及分类

5.1.1详细描述法

5.1.2公众偏好法

5.1.3量化综合法

5.2心理声学评价方法

5.2.1排序法

5.2.2成对比较法

5.2.3评分法

5.2.4语义微分法

5.3本课题评价方法的选择

5.3.1心理物理模式的评价方法

5.3.2评分法

5.3.3 SD法(语义微分法)

5.4声景元素量化评价实验

5.4.1实验准备

5.4.2实验内容

5.5评价实验数据分析

5.5.1使用excel软件分析好感度评价数据平均值

5.5.2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评分法各组评价数据的影响

5.5.3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SD法评价数据影响情况

5.6实验结论

5.6.1对于无背景声的单一声音评价

5.6.2对于以交通声为背景声的街心公园声音评价

5.6.3对于以波浪声为背景声的海滨公园声音评价

5.6.4对于以流水声为背景声的综合性公园声音评价

5.6.5形容词表述语义微分法的因子分析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综述

6.2研究展望

6.3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如火如荼的现代社会,景观的研究与设计往往在注重视觉效果的同时经常会忽略听觉感官的作用,声景观设计思想的渗入为其发展开拓了崭新的一页。 本文首先从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挖掘出古代关于声景的塑造及其思想的运用,并从古代诗词歌赋中探掘我国由来已久的声音风景的思想。 其次,本文通过对几例城市公园的调查访问,了解到公园中主要存在的声音环境现状,同时看出,人们对于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的好感度远远大于广播声、交通声等人工声,其中鸟鸣声是被调查公园中普遍认为最令人感到愉悦且与环境最为协调的声音元素。而且通过声音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了解到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依据城市公园中关于声音元素调查访问的结果可以为公园声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而运用声音要素对城市公园的声景观设计,需要对设计对象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加强与总体景观的调和,不仅强调对声音的设计和规划,还重视对声音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评价,重视声音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提出的一些设计方法可以为其提供建议。 最后,也是本文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即声景元素量化的主观评价实验。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声景元素量化的主观评价研究实验。该实验通过被试者针对城市公园声景观中的声景元素及其不同声级进行相应的主观评价,找出被试声音元素中适合出现在相应城市公园景观中的种类及其声级,为城市公园的规划环境设计及声音景观的构造提供技术依据。实验选择无背景声、以交通声为背景声(街心公园为例)、以海浪拍击岩石沙滩声为背景声(海滨公园为例)、以流水声为背景声(综合性公园为例),分别对其单一声音以及添加声景元素后的叠加声音进行评分和语义微分评价。最终通过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各种情况下适合参与设计的声景元素及其量化声级的大小,以期为城市公园声景观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