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传热的研究
【6h】

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传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引言

1.2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进展

1.2.1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1.2.2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测量的研究进展

1.2.3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进展

1.2.4纳米颗粒悬浮液在沸腾系统中的传热研究进展

1.3纳米颗粒强化传热的机理及数学模型

1.3.1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

1.3.2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模型

1.3.3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机理及模型

1.4本文工作

第二章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2.1前言

2.2纳米颗粒分散技术

2.2.1物理分散

2.2.2化学分散

2.3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机理

2.3.1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作用

2.3.2分散剂分散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机理

2.4纳米流体的制备

2.4.1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

2.4.2纳米颗粒和分散剂的选择

2.4.3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制备步骤

2.5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性分析

2.5.1稳定性分析方法

2.5.2稳定性分析的实验结果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

3.1实验装置和流程

3.1.1主要装置说明

3.1.2实验流程

3.1.3操作步骤

3.2实验数据处理

3.2.1基本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3.2.2流体的物性参数

3.3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分析

3.3.1热平衡计算

3.3.2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1实验装置的可靠性验证

4.2圆管内分散剂溶液的对流传热实验结果

4.3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对流传热的实验结果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纳米流体强化对流传热的机理模型

5.1纳米颗粒强化对流传热机理

5.2颗粒迁移通量的推导

5.2.1由剪切速率的非均匀分布引起的颗粒迁移

5.2.2由黏度梯度的非均匀分布引起的颗粒迁移

5.2.3由弯曲流线的非均匀曲率分布引起的颗粒迁移

5.2.4颗粒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迁移

5.2.5由非均匀温度梯度引起的颗粒热泳

5.3纳米流体强化对流传热的模型方程

5.3.1系统假设

5.3.2微分方程的推导及简化形式

5.3.3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

5.4物性和传热系数的计算

5.5模型方程的求解方法

5.5.1颗粒迁移通量方程的求解

5.5.2能量方程的求解

5.5.3方程求解步骤

5.6计算结果及分析

5.6.1参数对颗粒迁移通量的影响

5.6.2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5.6.3改进后的模型对纳米悬浮液强化传热的影响

5.7湍流下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关联

5.8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适应工业过程强化和发展高效传热设备的需要,近几十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强化传热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纳米颗粒与流体混合,制成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传热,给强化传热技术带来了蓬勃生机。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纳米流体对流传热方面展开,以期为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深层次研究奠定基础。 将纳米颗粒和液体介质直接混合,并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振动悬浮液,制备了稳定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采用沉降实验、zeta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定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悬浮液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分散剂的种类、加入量及介质的pH等因素对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自行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纳米流体传热性能测试实验装置,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分数的水-CuO纳米流体在不同流速下的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并与水和分散剂溶液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粒子的体积分数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相同雷诺准数下,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随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纳米颗粒强化流体对流传热的机理,应用有效连续介质理论,假设流体和颗粒相具有相等的运动速度,仅考虑颗粒质量通量的变化,建立了纳米流体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颗粒迁移模型。颗粒迁移通量包括由剪切速率梯度和黏度梯度诱导、颗粒布朗运动及热泳引起的颗粒迁移通量。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发现:颗粒尺寸、Kc/Kμ及颗粒平均浓度的大小影响颗粒在管道截面上的分布以及导热系数和黏度等物性的分布。随着颗粒的迁移,流体的速度分布变得更加平坦,影响了壁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强化了传热。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模拟结果能够正确反映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且高于导热系数均匀分布时的模拟值。考虑热泳引起的颗粒迁移后,模拟结果改善了。颗粒迁移模型正确考虑了影响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