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6h】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2研究的现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现状

1.2.2研究对象

1.2.3研究方法

1.3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章财政介入教育的理论分析

2.1产权及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2.1.1产权的含义及特点

2.1.2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2.2公共品和公共品产权界定

2.2.1公共品的含义

2.2.2国有产权形式下的公共品资源配置效率

2.3义务教育的功能和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2.3.1义务教育的功能与发展义务教育的驱动力

2.3.2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路径及特征

3.11 949年前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推行

3.1.1 1949年前义务教育的推行与成本

3.1.21949年前义务教育推行的路径与历史传承

3.2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

3.2.1计划体制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

3.2.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

3.3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

3.3.1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表现

3.3.2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原因

第四章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现状分析

4.1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变化

4.1.1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财政紧张问题的凸现

4.1.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刚性与权利空间的影响

4.2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4.3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行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与基本评价

4.4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行财政体制问题分析

第五章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制度背景

5.1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制度前提

5.2跳出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推进农村义务公共财政制度新发展

5.2.1在新供给的制度设计中植入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

5.2.2明确中央政府职责

5.2.3重新设计政府、学校和农民三者的权利边界

5.2.4注意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

5.2.5增强农民作为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中的力量

第六章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对策

6.1“国家办学、分级承担”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分析

6.1.1“国家办学、分级承担”的涵义

6.1.2“国家办学、分级承担”的必要性

6.1.3“国家办学、分级承担”的可行性

6.2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6.2.1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模式

6.2.2重新划分各级政府财政责任

6.2.3强调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要责任

6.3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对策

6.3.1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对策

6.3.2对各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教师工资经费的比例关系的模拟测算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就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以产权理论和公共品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义务教育的性质。指出义务教育是一种制度性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同时还具有效益实现的长时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义务教育的产权界定为国有产权,应该采用国有产权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国家提供财政保障。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承担主要责任。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自2001年税费改革后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财政体制仍然存在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财政制度的缺陷和不规范,县级政府大多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能力,各级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本文最后提出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应以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品作为基本理念,以国家财政为公共财政作为制度背景,跳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区分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