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宏观与微观生态非线性动力学及丝状菌膨胀机理研究
【6h】

宏观与微观生态非线性动力学及丝状菌膨胀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理论生态学的发展

1.3非线性与复杂性

1.3.1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1.3.2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

1.3.3自治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分析方法

1.3.4非线性系统的简化方法

1.3.5非线性系统的分岔理论

1.4混沌动力学

1.4.1混沌的历史

1.4.2混沌特征

1.5本研究拟开展的工作及必要性

第二章具有时滞效应的宏观生态模型研究

2.1引言

2.2三物种食物链模型

2.3数学分析

2.4无时滞效应系统分析

2.5具有时滞系统的数值模拟

2.6系统的分岔行为研究

2.7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2.8本章小结

第三章宏观与微观生态模型探讨

3.1引言

3.2宏观生态与微观生态模型差异性原因

3.2.1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

3.2.2从说理模型与经验模型分析

3.3 Monod方程的修正

3.3.1经典的Monod方程

3.3.2 Monod方程的局限性

3.3.3经过基质修正的Monod方程

3.3.4理论分析

3.3.5数值模拟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丝状菌膨胀的微生态模型及机理分析

4.1引言

4.2丝状菌膨胀研究现状

4.2.1丝状菌的重要作用

4.2.2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对比分析

4.2.3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

4.2.4理论模型研究成果

4.3污泥微生态系统模型

4.4模型简化及理论分析

4.5数值模拟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实际处理系统分析

5.1引言

5.2实际处理系统模型

5.3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5.3.1基质浓度短周期波动

5.3.2基质浓度长周期波动

5.3.4 w2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5.3.5τ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研究了宏观生态系统中三物种食物链模型,通过有无时滞效应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没有时滞效应最终趋于稳定焦点的模型,当考虑时滞效应时,系统会随时滞效应增强逐渐经历Hopf分岔和倍周期分岔,最终走向混沌。这使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态、单周期波动、多周期波动、混沌行为及物种的灭绝从时滞效应的角度都得到了解释,从理论上揭示了生态系统内部物种之间的时滞影响在产生生态复杂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分析研究由时滞效应引起的倍周期分岔,找到了Feigenbaum常数可能适用的另一类系统。 宏观与微观生物物种遵循着同样的生长规律,理应由相同的模型来描述,但宏观与微观生态系统却并行存在着两套不同的模型,作者从模型研究的侧重点及是否是说理模型的角度探讨这些模型差异性的原因。另外,Monod方程作为一个描述微生物生长规律的经验方程,在微生物浓度较高,而基质浓度较低时,会明显表现出其应用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经过基质修正的Monod方程,此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微生物在高菌体低基质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最后作者采用经过基质修正的Monod方程,针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建立了菌胶团细菌、丝状菌及原生动物相互作用的微生态模型,由于完全混合曝气池有较大抗冲击能力,作者首先将曝气池中基质浓度设为常数,分析了不同基质浓度和各种操作条件下,三种微生物的长期演化行为。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曝气池有一定基质浓度波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控制条件下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三种微生物在广泛的基质浓度及操作条件下平衡共存生长的实际情况。模型分析表明,在各种基质浓度下,如操作条件选择不当都有出现丝状菌膨胀的可能,在基质浓度低至一定程度时,很难避免丝状菌膨胀的发生。当出现基质浓度波动时,采用与基质浓度波动相同的同频同步控制策略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这在较严格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并为解决丝状菌膨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