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性化、情感化的街道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控制和引导
【6h】

人性化、情感化的街道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控制和引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权书

综述

第一章街道空间相关概念阐述

1.1街道与道路

1.1.1街道概念释义

1.1.2街道与道路

1.2街道空间的构成

1.2.1街道空间的空间构成要素

1.2.2街道空间的“图底构成”

1.3街道空间的使用主体

1.3.1街道空间使用主体特性分析

1.3.2街道空间使用主体的复杂性

第二章人性化、情感化的街道空间

2.1街道的分类

2.1.1城市交通性街道

2.1.2城市生活性街道

2.1.3城市步行商业街道

2.1.4城市其它步行空间

2.2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实例分析

2.2.1实例分析

2.2.1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的特点

2.3现代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2.3.1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

2.3.2“重车轻人”与尺度迷失

2.3.3场所的消失与街道生活的退隐

2.3.4建筑的迷茫,破坏了街道的连续性

第三章控制阶段对街道空间的控制

3.1国外现行法规综述

3.1.1区划法对街道空间的控制

3.1.2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3.2国内对街道空间的控制

3.2.1上海有关街道空间的控制

3.2.2现阶段控规对街道空间的控制

3.3街道空间发展的出路

第四章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的形成

4.1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

4.1.1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特性

4.1.2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指标体系

4.2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控制指标体系

4.2.1底界面

4.2.2侧界面一

4.2.2侧界面二

4.2.2侧界面三

4.2.3顶界面

4.2.4对景面

4.3其他因素对街道空间的影响

4.3.1街道空间设计的幅度

4.3.2街道交叉口的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从街道空间使用主体——人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国内城市街道建设中存在的尺度迷失和街道生活的湮灭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得出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的特性.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控制经验的借鉴,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控制指标体系:道路红线、用地性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极限高度、街道高宽比、沿街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风格、街道空间质感、高层建筑斜线控制、沿街建筑贴线建造要求、开放空间要求、建筑间距、屋顶轮廓线等,期望通过对街道空间五界面的科学的控制和引导,保证人性化、情感化街道空间基本框架的形成.

著录项

  • 作者

    薛忠燕;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天;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街道空间; 城市规划; 城市街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