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及预测
【6h】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及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生态位概念

1.2.2 城市生态位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总体概况

2.1.2 各区县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调查研究法

2.2.3 德尔菲法

2.2.4 层次分析法

2.2.5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2.3 数据来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3.1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确立

3.1.1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选择与解释

3.1.3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遴选与确立

3.2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群组AHP

3.2.1 群组AHP法之专家判断数据的收集

3.2.2 群组AHP法之专家权重系数的确定

3.2.3 群组AHP法的指标权重系数的测算

3.3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3.3.1 专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3.3.2 一级指标权重测算过程

3.3.3 二级指标权重的测算过程

3.3.4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权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变化研究

4.1 研究区生态位的宽度变化研究

4.1.1 城市生态位宽度模型

4.1.2 城市生态位宽度测算

4.2 城市生态位分异指数测算

4.2.1 城市生态位分异指数模型

4.2.2 城市生态位分异指数测算

4.3 城市生态位重叠指数测算

4.3.1 城市生态位重叠指数模型

4.3.2 城市生态位重叠指数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京津冀结合部城市发展的系统仿真及预测

5.1 研究区城市发展的系统仿真

5.1.1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5.1.2 系统动力学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行性

5.1.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5.2 研究区城市发展预测

5.2.1 模型运行环境概述

5.2.2 模型模拟运行结果说明及分析

5.3 研究区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5.3.1 协调研究区城镇化水平

5.3.2 优化配置区域内资源

5.3.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5.3.4 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创新之处

6.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京津冀结合部地区作为我国城市一体化进程的重点开发区域,正处在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区内产业也在不断的进行转移与升级,社会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深入。而伴随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研究区内各行政区发展水平不一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产业发展粗放等问题逐渐暴露。因此,本研究引入生态位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京津冀结合部地区的城市生态位进行了评价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未来的城市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国内其他城市结合部地区如何高效地进行一体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首先,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态位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收集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了相关的内涵概念和理论基础;之后本文对研究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来源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之后研究依据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了京津冀结合部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标准值和权重,以此对京津冀结合部地区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分异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将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设计城市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城市发展的具体水平,并以此为依托提出未来研究区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