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于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气动机械手平衡回路研究与开发
【6h】

用于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气动机械手平衡回路研究与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气动平衡技术及其特点

1.3气动平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4开发气动平衡回路

1.5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气动平衡系统的方案选择

2.1气动系统的构成

2.2机械手的平衡问题

2.2.1.机械配重平衡

2.2.2.弹簧平衡

2.2.3.气动平衡

2.3气动平衡回路的研究与开发

2.3.1溢流阀和减压阀组合方案

2.3.2三位五通阀加气控单向阀方案

2.3.3外控式精密调压阀方案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气缸的选择、运动特性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

3.1低摩擦气缸的选择

3.2气缸选择的有关计算

3.2.1气缸的输出力

3.2.2根据减压阀的稳压范围来计算缸径

3.3气缸的动静特性分析

3.3.1气缸的静特性

3.3.2气缸的动特性

3.4气缸动态特性方程的建立

3.4.1动力学及热力学方程

3.4.2对缓冲气缸运动过程的模型进一步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气动调节单元

4.1减压阀的选择

4.1.1减压阀的调压范围

4.1.2减压阀的流量特性

4.1.3调压阀的压力特性

4.1.4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

4.2精密调压阀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

4.2.1普通精密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4.2.2精密调压阀的内部结构

4.2.3外控精密调压阀的工作原理

4.3精密减压阀稳压调节性能与过流性能测试

4.3.1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

4.3.2精密减压阀稳压性能测试

4.3.3精密减压阀过流性能测试

4.4带逆流功能减压阀AR2560的性能测试

4.4.1带逆流作用的调压阀AR2560工作原理

4.4.2测试减压阀AR2560的稳压和调节性能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气动平衡系统的管径

5.1管道容积对管道系统流量特性的影响

5.1.1理论分析

5.1.2实验研究

5.1.3控制软件

5.1.4实验结果及分析

5.2气动元件的有效截面积和管径的确定

5.2.1确定载荷控制切换部分管径

5.2.2确定执行控制部分有效面积和管径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气动平衡系统的设计

6.1设计主要功能模块

6.1.1压力控制设定模块

6.1.2载荷切换控制模块

6.1.3执行控制模块

6.1.4失压保护功能模块

6.1.5残压释放功能模块

6.1.6辅助装置

6.2气动平衡系统原理图

6.3对超出承重范围气动平衡回路的改进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气动平衡系统相关的其它控制技术

7.1机械手与输送机同步运动机构

7.2改造方案

7.2.1“与”逻辑的实现

7.2.2绘制气动原理图

7.3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8.1结论

8.2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采用全气动控制技术设计、开发汽车装配机械手,在搭载重量指标远远高于重量搭载要求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操作力大、运动速度慢的问题。本论文在分析现有气动平衡回路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设计采用低摩擦气缸和外控式精密减压阀实现气动平衡系统。根据气动平衡系统所需功能,设计了压力控制设定、载荷切换控制、执行控制、失压保护和残压释放等功能模块;搭建了气动平衡回路,对超出承重范围气动平衡回路的进行改进;分析了气动平衡回路的工作原理,对气缸运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精密调压阀的内部结构,对内部放大器建立了力平衡方程;对精密减压阀的稳压调节性能和流通性能进行了测试;用Delphi和MSComm控件编制相应软件,PLC进行实验,确定气动平衡系统所需管径。另外本论文还设计了与气动平衡相关的输送机同步机构气控回路,完善气动机械手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表明,将采用外控式精密减压阀气动平衡技术应用于搭载机械手,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机械手成本,对中国汽车工业具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