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沉积铜锌锡硒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6h】

电沉积铜锌锡硒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太阳电池的研究意义

1.2太阳电池发展及其工作原理

1.3 铜锌锡硒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4 电沉积制备铜锌锡硒薄膜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化学实验方法,测试原理及表征手段

2.1实验方法

2.2 电化学设备及测试原理

2.3表征手段

第三章 柠檬酸体系的稳定性

3.1 柠檬酸配位原理

3.2柠檬酸体系的稳定性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焦磷酸体系的稳定性

4.1 焦磷酸配位原理

4.2 焦磷酸体系的稳定性

4.3 实验优化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锌锡硒薄膜电池的制备

5.1合金预制层的制备

5.2 铜锌锡硒薄膜电池效率测试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铜锌锡硫(硒)(Cu2ZnSnS4(Se4),CZTSS)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原材料储备丰富、无毒性、高吸收系数、带隙可调、衰退小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非真空制备工艺——电化学沉积法,以其原材料利用率高,低成本等特点成为制备CZTS薄膜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电沉积法制备CZTS溶液稳定性差、薄膜成分比例调控困难,是影响其电池转换效率和限制其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电沉积制备Cu-Zn-Sn金属预制层溶液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溶液中各物质的反应机理、电沉积机理分析以及实验验证,改善了Cu-Zn-Sn金属预制层溶液的稳定性。
  本文首先研究溶液的稳定性,主要配位剂为柠檬酸-酒石酸和焦磷酸。通过理论计算,pH等于5时柠檬酸、酒石酸与Cu、Zn、Sn反应生成螯合物,[(Xcit)Tar]4-,X=Cu、Zn、Sn,此时溶液最为稳定。采用循环伏安法分析溶液中的Cu(Ⅱ)、Zn(Ⅱ)、Sn(Ⅱ)的反应机理,证实二元溶液形成了Cu-Zn、Cu-Sn和Zn-Sn的氧化峰。然后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分光光度法发现,随着搁置天数的增加柠檬酸浓度越高,溶液的吸光度和氧化峰位变化越小,证实了柠檬酸浓度越高,溶液相对越稳定。
  对焦磷酸体系理论计算得到,在pH等于8时焦磷酸与Cu、Zn、Sn配位成[X(P2O7)2]6-,X=Cu、Zn、Sn,此时溶液最为稳定。先对 Cu、Zn、Sn单元、二元混合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证实二元溶液形成CuZn和ZnSn氧化峰。然后通过对Cu-Zn-Sn溶液进行多天的循环伏安扫描和分光光度实验,发现三天内,焦磷酸体系的氧化峰位和吸光度变化较小,溶液较为稳定。通过不断添加焦磷酸对实验进行优化,发现溶液的吸光度在9天内变化很小,溶液稳定性得到改善。
  采用两种不同溶液体系,分别沉积合金预制层。采用两者预置层的附着力均不错,焦磷酸体系沉积的预置层,其致密性,粗糙度优于柠檬酸体系。预置层的晶相均为Sn和Cu5Zn8。进行硒化处理,制成铜锌锡硒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分别为4.01%和4.3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