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以天津市东丽区城中村为例
【6h】

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以天津市东丽区城中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过程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城市化理论

1.3.2 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理论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方法创新

第二章 城中村社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中村

2.1.2 都市村庄

2.1.3 社区

2.2 城中村社区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天津市城中村社区的基本情况

3.1 天津市城中村社区的发展和改造状况

3.2 天津市东丽区城中村社区的改造现状

第四章 对城中村社区完全改造面临的困难

4.1 对城中村进行完全改造,外部条件面临的困难:

4.1.1 拆迁补偿的困境

4.1.2 规划实施的困境

4.1.3 财力不足的困境

4.1.4 后期销售的困境

4.2 对城中村进行完全改造,内部适应性方面面临的困难

4.2.1 土生土长的农民心理上不能承受生活模式的变革

4.2.2 宗族关系盘根错节,不同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冲突

4.2.3 心理认同差异

4.2.4 价值观念差异

4.2.5 生活方式差异

第五章 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

5.1 文化价值

5.1.1 城中村传统礼治意识深厚,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5.1.2 城中村的多元文化

5.1.3 城中村的历史人文景观

5.2 经济价值

5.2.1 城中村是初级创业者的孵化基地和微观产业的发展平台,是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和解决城市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

5.2.2 城中村缓解城市的拥挤和价格高涨

5.2.3 对打工族和外来流动人口来说,城中村降低生活成本,为其提供了一个立锥之地

5.3 社会价值

5.3.1 城中村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蓄水池”,将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5.3.2 城中村是未来数亿进城农民的“接待站”和“中转站”

5.3.3 城中村宗族权威意识浓厚,利于城中村村落的管理

5.3.4 促进了天津非正规就业环境的形成

第六章 当前城中村社区存在的问题

6.1 城中村社区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6.1.1 社会稳定压力大,治安问题突出

6.1.2 土地利用粗放

6.1.3 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质量差

6.1.4 管理体制不顺畅

6.1.5 违章搭建较突出

6.1.6 公共安全隐患大

6.2 城中村社区潜在的问题

6.2.1 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6.2.2 对社会人口的影响

第七章 城中村社区的改造对策

7.1 文化方面的改造对策

7.1.1 努力打造健康文明的城中村文化新格局

7.1.2 加强城中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7.1.3 建立适合城中村居民需要的休闲文化

7.1.4 保留城市化背景下的宗族功能

7.2 经济方面的改造对策

7.2.1 加快完善村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

7.2.2 政府要负责失地农民的应用技能培训,鼓励农民继续创业

7.2.3 改造后的城中村租赁住房应纳入城市公共租赁住房体系管理

7.3 社会方面的改造对策

7.3.1 保证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完备、科学、合理

7.3.2 发挥城中村居民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7.3.3 要以人为本,城中村的改造要尊重村中居住者的意愿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用地需求量的提高,城中村越发成为城市发展无法绕开的空间。近年来各个城市相继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城中村、消灭城中村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头戏,城中村似乎成了城市疮疤的代名词,在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框架中,城中村向来被锁定在“城市发展的瓶颈”的地位上,然而城中村从经济,文化,社会视角看,有城市无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所以,本文从城中村存在的价值出发,从城中村在当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入手,研究城中村社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价值,并寻求如何保留其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再对城中村进行合理的改造,保留现存价值并挖掘潜在价值,而不是完全消灭城中村社区,而是探究城中村社区适度合理改造并有序存在的对策。正确把握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深化对城中村存在价值的认识,能为适度合理有序的改造城中村社区提供基础和指导,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有效的发展对策,增强城中村社区改造工作的实效性和长远性,切实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缓冲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