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的研究应用
【6h】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的研究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油罐火灾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进展

1.2.1 池火灾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1.2.2 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1.2.3 喷射燃烧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1.2.4 蒸汽云爆炸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油储罐火灾危险性分析

2.1 石油的理化特性与火灾爆炸危险特性

2.2 油储罐的火灾特点与典型火灾过程

2.3 石油储罐罐区的火灾特点

2.4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及事故类别

2.4.1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2.4.2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的事故类别

2.5 小结

第三章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分析的理论方法

3.1 池火灾事故模型的理论方法

3.1.1 火焰尺寸的确定

3.1.2 火焰热辐射特性及目标热辐射通量的确定

3.2 蒸气云爆炸事故模型的理论方法

3.2.1 蒸气云爆炸的火球伤害效应

3.2.2 蒸气云爆炸的冲击波伤害效应

3.3 喷射火事故模型的理论方法

3.3.1 泄漏模型的理论分析

3.3.2 点热源的热辐射通量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的建立

4.1 石油储罐区防火间距的分析与危害控制

4.1.1 储罐防火间距的作用

4.1.2 火灾状态下防火间距分析

4.1.3 储罐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4.2 石油储罐区自身消防能力配备情况的确定

4.3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安全距离的确定

4.4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的构建

4.5 小结

第五章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的实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

5.2 石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5.2.1 池火灾状态下事故后果分析

5.2.2 蒸气云爆炸伤害分析与研究

5.2.3 喷射火伤害模型分析与研究

5.3 石油储罐防火间距的分析研究

5.3.1 储罐间防火间距的确定

5.3.2 石油储罐区自身消防力量的配备

5.4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

5.4.1 消防队员救援行动安全距离的确定

5.4.2 人员疏散安全范围的确定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石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的各个领域,石油本身具有易燃性、易爆性、热值大、易蒸发性、易泄漏、扩散、积聚性、含水量大等理化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石油储罐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石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相邻储罐在强辐射热的影响下,液态油品产生相变,油罐内部因压力升高而导致油罐破损。油罐在辐射热较长时间作用下,壁温也会不断提高,有可能达到或超过钢体结构的许用温度极限,使罐体塌陷,从而使得火势扩大,形成罐区火灾。易形成大面积流淌性火灾、易形成火灾爆炸性环境、具有瞬时性复杂性是罐区火灾的火灾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灭火行动更难开展,也使人员、财产损失更为惨重。
   石油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类型主要有油罐区内地面池火或储罐池火、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事故、喷射火焰、储罐内蒸气爆炸、油罐区蒸气云爆炸、原油的沸溢和喷溅。本论文选取池火灾、蒸气云爆炸、喷射火这三类常见的典型火灾爆炸事故类型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重点分析了这三类火灾爆炸事故模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危害程度。
   在分析了不同火灾类型事故后果后,本论文将分析结果进行延伸,以火灾爆炸事故模型分析为基础,针对相邻储罐及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问题,以防火间距及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距离为分析对象,将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储罐火灾的预防及救援方面。通过对防火间距及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距离的分析,本论文给出了石油储罐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决定储罐间防火间距功能发挥的石油储罐区自身消防能力配备情况的确定原则和石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安全距离的确定原则,并据此三项原则尝试构建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其包括典型石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类型的选取、火灾爆炸事故模型分析、储罐间防火间距的分析、储罐区消防力量的确定以及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安全距离的确定五个组成部分。构建的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弥补了“处方式”防火设计的不足,消除了灭火救援安全距离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的弊病。
   最后,本论文将建立的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运用到100×104m3原油储备库实际案例中,对单罐容积为10×104m3的双盘外浮顶罐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论文选取池火灾、蒸气云爆炸、喷射火三种典型事故模型作为模式分析的基础,通过危害控制模式的运用得出以下结论:在发生罐内池火灾情况下,79.15m可作为一线消防队员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临界距离,26.78m的储罐间距对相邻储罐基本不构成威胁,油罐区应确保达到消防用水储备量4238.208m3,泡沫液常备量为14.73 m3,这是确定储罐防火间距的基础和前提;在发生蒸气云爆炸情况下,只有距离爆炸源4315米以及更远处的人员才不会受到伤害;距液面20m处面积1cm2的泄漏小孔发生喷射火火灾模式下,人员的安全距离为16.69m,人员安全距离的确定也为安全疏散及警戒范围提供了依据。
   将事故模型分析与防火救援工作结合起来,构建石油储罐火灾爆炸危害控制模式,为设定储罐防火间距等罐区防火工作提供了除规范外的量化依据,也为火灾发生时救援工作安全高效地开展提供了除经验外的数据支持,使得石油储罐区防火救援工作更具有科学性、说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