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效应研究
【6h】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二、研究框架与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新古典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理论

三、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一)基于要素流动的产业区位决定机制

(二)VL模型(垂直关联模型)

(三)CC模型(要素积累模型)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货物关税减让

(二)服务贸易承诺

(三)投资便利化

二、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一)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状况

(二)中国与东盟的直接投资现状

第四章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内制造业区位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的资源禀赋以及制造业资本劳动要素分析

(三)中国制造业规模经济以及产业关联性分析

(四)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关税减让情况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分析

(二)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围绕着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内制造业的区位分布展开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产业的分布及聚集性角度分析有利于将国家宏观战略与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结合考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章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主要叙述了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效应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研究的主体框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的不足之处等。第二章对本文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现状。第四章进行了实证研究,克鲁格曼把要素禀赋、市场规模等自然赋予的、外生给定的经济发展先天条件称为产业区位的“第一性质”决定因素,把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和相互作用对产业区位的影响称为产业区位的“第二性质”决定因素。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FTA因素,既涉及到国家层面,又涉及到产业层面与一体化层面。对制造业26个细分行业在自贸区区域内的分布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因素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产业分布;关税的优惠幅度越大,制造业市场潜力与产业前后关联对产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大;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关税优惠主要是通过“第二性质”因素间接影响产业区位分布;在自贸区正式成立之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聚集的效应更明显,但是正式成立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聚集的效应更明显。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张莹;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东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125.533;
  •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产业区位效应; 中国; 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