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脑网络内功能连接的研究
【6h】

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脑网络内功能连接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颌面部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临床以疼痛,弹响,运动障碍三大症状为主,其疼痛症状最为常见,也是慢性口颌面痛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研究中TMD的患病率从7%到84%不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达10–15%的成年人及4–7%青少年深受TMD影响。慢性疼痛已成为TMD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然而,TMD疼痛的病因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外周机制及中枢机制在TMD疼痛中孰轻孰重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TMD疼痛是一种多因素“心身”疾病,表现为体征、症状、行为变化、情绪状态及社会干预的重叠及相互作用,是一般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临床表现。更多研究表明,TMD疼痛可能与中枢病理生理过程异常密切相关,其疼痛的中枢机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然而,和其他慢性疼痛疾病一样,TMD疼痛的中枢机制至今知之甚少。鉴于疼痛是涉及到感官识别、情感动机和认知评估的多维度复杂体验,对TMD中枢机制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考察单个脑区结构或功能的变化,还应该进一步从脑网络的角度进行考察。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临床上一些其他常见的慢性疼痛(如慢性背痛、偏头痛等)患者存在脑功能网络连接异常。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TMD疼痛可引起相关“疼痛矩阵”脑区(如丘脑、脑岛、前扣带回等)功能活性改变,然而,TMD疼痛相关的脑网络异常方面的证据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考察TMD疼痛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异常,进而加深对TMD疼痛脑机制的理解,为TMD的诊断治疗及靶向镇痛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TMD滑膜炎开口痛女性患者8例(22-47岁),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例,均为右利手。所有被试分别在闭、开口状态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3.0T,TR=2s,7分钟)。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识别静息状态下的脑网络,得到每个个体在闭、开口条件下的静息态脑网络及其差异,并对差异图进行组间统计分析,以寻找慢性疼痛所引起的TMD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统计结果经过团块水平族错误率(family-wise error,FWE)及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团块定义阈值p<0.001,校正后阈值p<0.05)。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s Check List-90,SCL-90)评估患者组疼痛强度及所有被试心理状态。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MD疼痛患者组在两个常见的静息态脑网络内的连接出现异常: 1.患者组的左侧额中回及额上回在突显网络出现网络内连接减弱; 2.患者组的左侧岛盖及后脑岛在听觉网络出现网络内连接减弱。 3.两组SCL-90评估分值存在显著差异,TMD疼痛患者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 TMD疼痛患者静息状态下在突显网络和听觉网络存在网络内功能连接异常,主要涉及到额叶和岛叶的相关脑区,可能与TMD慢性疼痛患者存在的疼痛感知、认知能力损伤及情感处理有关。大脑网络间不平衡的动态交流是TMD慢性疼痛患者大脑功能异常的一个关键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TMD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