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步行为认知法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h】

六步行为认知法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1、调查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2、探讨六步行为认知法对CP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及牙周健康的干预效果。 方法: 1、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的C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口腔保健行为问卷、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牙科畏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2、类实验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接受治疗的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初诊时间的单双月份对其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六步行为认知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和基线调查,干预后1、3、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口腔保健行为,干预后3、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持续时间、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上述变量干预前后的趋势分析。 结果: 1、横断面研究结果 1.1、本研究共调查CP患者420例,剔除无效问卷20份,有效填答率为95.24%。 1.2、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的年龄为39.48±11.30岁,男158例(39.50%),女242例(60.50%),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35例(83.75%),在职331例(82.75%),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326例(81.50%),有医疗保险319例(79.75%),有口腔疾病家族史169例(42.25%),有牙齿缺失122例(30.50%),疾病严重程度为中重度298例(74.50%),探诊深度为3.46(2.78,3.64)mm,附着丧失为3.06(2.47,3.39)mm,患者对自身口腔健康状况的满意度得分为2.38±0.75分。 1.3、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开始刷牙的年龄为6.00(3.00,9.00)岁,每天刷牙次数为1.72±0.46次,每次刷牙持续时间为1.77±0.67min,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为0.46±0.17次,使用软毛小头牙刷98例(24.50%),刷牙方法为横刷法132例(33.00%)、竖刷法241例(60.25%)、转圈法或水平颤动法27例(6.75%),使用牙线和(或)牙缝刷126例(31.50%),定期口腔检查71例(17.75%),平时进行运动锻炼164例(41.00%),吃甜食的频率为经常吃82例(20.50%)、偶尔吃200例(50.00%)、很少或从不吃118例(29.50%),对口腔保健的关注程度为非常关注132例(33.00%)、偶尔关注121例(30.25%)、很少或从不关注147例(36.75%)。 1.4、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为58.67±7.04分,各因子得分为:“定期口腔就诊”19.82±2.58分,“正确刷牙”18.32±2.92分,“平衡饮食”20.54±2.83分。 1.5、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的牙科畏惧总分为51.20±18.26分,各因子得分为:“治疗逃避心理和预期焦虑”21.06±9.62分,“躯体焦虑”14.27±2.78分,“治疗刺激焦虑”17.34±6.69分。牙科畏惧及其各因子得分均较常模高,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1)。 1.6、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3.53±3.02分,各因子得分为:“主观支持”19.33±2.19分,“客观支持”8.36±1.86分,“对支持的利用度”5.85±1.64分。社会支持总分较常模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1.7、本研究纳入的400例CP患者的医学应对各因子得分为:“面对”18.34±2.30分,“回避”17.48±2.38分,“屈服”10.25±1.34分。“面对”得分较常模低,“回避”和“屈服”得分较常模高,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01)。 1.8、t检验、单因素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口腔疾病家族史情况、定期口腔检查情况、牙齿缺失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与年龄(r=-0.324,P<0.001)、牙科畏惧总分(r=-0.405,P<0.001)及“治疗逃避心理和预期焦虑”(r=-0.356,P<0.001)、“躯体焦虑”(r=-0.266,P<0.001)、“治疗刺激焦虑”(r=-0.191,P<0.001)、“回避”(r=-0.157,P<0.01)、“屈服”(r=-0.253,P<0.001)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与探诊深度(r=0.211,P<0.001)、附着丧失(r=0.252,P<0.001)、每天刷牙次数(r=0.119,P<0.05)、每次刷牙持续时间(r=0.282,P<0.001)、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r=0.236,P<0.001)、社会支持总分(r=0.375,P<0.001)及“主观支持”(r=0.166,P<0.01)、“客观支持”(r=0.221,P<0.001)、“对支持的利用度”(r=0.217,P<0.001)、“面对”(r=0.464,P<0.001)因子得分呈正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牙科畏惧、社会支持和“面对”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126、0.372、-0.358、0.457、0.584,共解释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变异的57.2%。 2、类实验研究结果 2.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牙科畏惧、社会支持、医学应对、牙周健康各指标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线均衡可比。 2.2、干预后1、3、6个月,干预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每天刷牙次数、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多于对照组,每次刷牙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01)。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较基线减少,对照组较基线增加,但组间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较3个月减少,对照组较3个月增加,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牙周健康各指标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1);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牙周健康各指标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01);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牙周健康各指标在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均不同(P<0.05)。 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各指标较基线均呈上升趋势,但干预组上升幅度更大(P<0.001);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各指标较1个月均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01),两组仍较基线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更明显(P<0.001);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行为各指标较3个月下降幅度较平稳,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仍较基线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更明显(P<0.001)。 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较基线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均呈上升趋势;干预组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的下降幅度,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01)。 结论: 1、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属于中等水平;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牙科畏惧、社会支持和医学应对是CP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疾病严重程度越轻,牙科畏惧程度越重,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医学应对方式越消极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越低。 2、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口腔保健行为均明显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六步行为认知法可以促进并维持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口腔保健行为,改善其牙周健康,在CP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管理中显示出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