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脾NK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改变
【6h】

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脾NK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脓毒症小鼠生存率、肺、小肠组织病理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1.1对象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1.4小结

二、脓毒症小鼠脾NK细胞及其亚群变化

2.1对象和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2.4小结

结论

1、主要结论

2、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NK细胞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脓毒症是针对感染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ICU)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十年来研究发现,脓毒症后期的免疫抑制是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是参与脓毒症免疫反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
  作为一类同时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临床研究证实,人类NK细胞及NK细胞亚群CD56brightNK细胞和CD56dimNK细胞百分比在脓毒症后期明显下降。然而,CD56却并不存在于小鼠的NK细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根据NK细胞表面标记CD27和 CD11b可将人类和鼠科动物 NK细胞分为四个亚群 CD27-CD11b+, CD27+CD11b+,CD27+CD11b-,CD27-CD11b-,也可根据功能不同将NK细胞分为三个功能亚群, NKcytotoxic, NKregulatory, NKtolerant,其中 NKcytotoxic主要包括CD27-CD11b+NK细胞,NKregulatory主要包括CD27+CD11b+和CD27+CD11b-NK细胞,NKtolerant主要包括CD27-CD11b-NK细胞。本研究分析了小鼠脾NK细胞、CD27和CD11b标记的NK细胞亚群、以及相应的功能亚群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的变化,为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桥梁,同时希望为脓毒症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变化、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脓毒症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变化
  目的: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①观察记录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变化。②通过HE染色检测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和小肠组织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变化。③通过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10的变化。
  方法:①选择体重20~30g,8~10周龄雄性SPF级C57bl/6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脓毒症组(CLP组),每组30只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分别记录8 d内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②选择体重20~30 g,8~10周龄雄性SPF级C57bl/6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分别于术后24h、48h和72 h点断颈处死小鼠,取小鼠小肠组织,肺组织(每组样本量为3)。根据HE染色结果比较sham组小鼠、脓毒症组24h、48 h和72 h小鼠小肠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③选择体重20~30 g,8~10周龄雄性SPF级C57bl/6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于术后2h、4h、6h、24h、48h和72 h时将小鼠断颈处死,摘取小鼠眼球取血,制备血清后将血清放置于-80℃冰箱冻存(每组样本量为6只)。采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脓毒症2h、4h、6h、24h、48h和72 h时与Sham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10的浓度变化。
  结果:①造模后8d内,Sham组的生存率为100%,脓毒症组则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存率都较Sham组降低。②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小肠黏膜结构正常,可见清晰完整的小肠绒毛,而CLP各组小鼠小肠组织排列紊乱,充血明显,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肠绒毛大片断裂、脱落。于CLP24h小肠组织病理改变较明显。Sham组肺组织结构正常,肺泡结构完整,没有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增宽及炎细胞浸润。而CLP各组肺组织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充血、水肿,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等改变。尤其于CLP24h其病理改变最明显。③运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α和血清抗炎因子IL-10浓度在脓毒症不同时间点与Sham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CLP2h血清促炎因子TNF-α升高(P<0.05),于CLP6h其升高程度达到峰值(P<0.05)。CLP24h、CLP48hTNF-α与Sham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CLP6h比较明显下降。血清抗炎因子IL-10则在CLP6h, CLP24h, CLP72h也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在48h无明显变化。
  结论: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的生存率较低显示,其模型建立有效。脓毒症小鼠炎症最早侵犯部位小肠及最早转移部位肺均发生炎症性病理改变。脓毒症早期表现为以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TNF-α为主,脓毒症后期则表现为以释放大量抗炎因子IL-10为主。这一结论为NK细胞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的研究提供了时间依据。
  第二部分:脓毒症小鼠脾NK细胞及NK细胞亚群在脓毒症后期的变化
  目的: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探讨脓毒症小鼠脾NK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体重20~30g,8~10周龄雄性SPF级C57bl/6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脓毒症24h,48h,72h与Sham组比较,NK细胞数目及其各亚群(CD27-CD11b+,CD27+CD11b+,CD27+CD11b-,CD27-CD11b-)的百分比变化,同时分析各功能亚群的变化(每组样本量为6只)。
  结果:小鼠脾NK细胞数目在CLP24h,48h,72h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的各个细胞亚群与Sham组相比,NKcytotoxic(CD27-CD11b+)在CLP48h显著降低(P<0.05);NKregulatory(CD27+CD11b+和CD27+CD11b-)在CLP48h显著升高(P<0.05);NKtolerant(CD27-CD11b-)在CLP24h,48h降低(P<0.05)在CLP72h却表现为升高(P<0.05)。
  结论:NK细胞及其亚群参与脓毒症免疫抑制期的形成,并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乌兰;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国林;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31.2;
  • 关键词

    脓毒症; 杀伤细胞; 动物模型; 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