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对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价值研究
【6h】

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对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影像学检查技术

1.3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病理结果

2.2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灶的影像学表现

2.3病理未发现乳腺原发灶患者的乳腺X线、MRI和18F-FDG PET-CT表现

2.4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诊断效能比较

3讨论

3.1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灶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表现

3.2病理未发现乳腺原发灶患者的乳腺X线、超声、MRI和 18F-FDG PET-CT表现

3.3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检出乳腺内原发灶的诊断效能比较

3.4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对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作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临床触诊乳腺为阴性)患者的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制订诊治方案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并行乳腺MRI检查的乳腺癌患者73例,其中61例同时行乳腺X线检查,69例同时行乳腺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MRI导向的“第二眼”超声检查,22例同时行18F-FDG PET-CT检查。由2名高年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病例的X线图像、超声图像和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依据美国放射学院提出的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评估乳腺组织的构成,分析癌灶的X线表现、超声表现和MRI表现。X线上分析肿块的形态、边缘和密度,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及局限性不对称致密等;超声上分析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回声类型、血流表现和后方回声,钙化的分布类型及相关征象包括结构扭曲和导管改变等。MRI上分析癌灶的形态学表现或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8F-FDG PET-CT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在乳腺内浓聚部位勾画 ROI,由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该部位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病灶 SUVmax≧2.0作为良、恶性判断的阈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百分比描述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73例患者,63例行乳腺根治术,9例行乳腺保乳术,1例行MRI导向的“第二眼”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经病理证实60例为乳腺癌,包括非特殊型浸润性癌41例(68.3%),导管原位癌9例(15.0%),浸润性微乳头状癌3例(5.0%),浸润性小叶癌2例(3.4%),导管内癌伴灶性早期浸润2例(3.3%),微小浸润性癌2例(3.3%),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1例(1.7%)。11例乳腺根治手术标本和2例乳腺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均未发现癌灶。
  61例患者行乳腺X线检查,经病理证实51例为乳腺癌,乳腺X检查检出16例,未检出35例;10例病理上未发现癌灶,乳腺X线检查均呈阴性表现。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1.4%(16/51)和42.6%(26/61)。16例真阳性患者中,9例(56.3%)乳腺呈散在纤维腺体,7例(43.7%)乳腺呈不均匀致密。乳腺内原发癌灶X线表现为单纯局限性不对称致密8例(50.0%),单纯钙化5例(31.3%),单纯肿块1例(6.3%),肿块伴钙化1例(6.2%)及局限性不对称致密伴钙化1例(6.2%)。从钙化的形态来看,3例呈细小多形钙化,2例呈不定形钙化;从钙化的分布方式来看,2例呈区域分布、2例呈段性分布、1例呈成簇分布。35例假阴性患者中,15例(42.9%)乳腺呈不均匀致密,12例(34.3%)乳腺呈散在纤维腺体,5例(14.3%)乳腺几乎均为脂肪,3例(8.5%)乳腺极致密。此35例乳腺癌患者中,MRI检查检出33例,包括非肿块性病变21例(63.6%)和肿块性病变12例(36.4%);肿块直径0.7cm~1.6cm,平均(1.1±0.3)cm;非肿块性病变强化分布方式包括局灶性强化8例,线性强化7例和段性强化6例。
  69例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查,经病理证实56例为乳腺癌,超声检查检出15例,未检出41例;13例病理上未发现癌灶,乳腺超声检查均呈阴性表现。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6.8%(15/56)和40.6%(28/69)。15例真阳性患者中,10例(66.7%)表现为低回声肿块,2例(13.3%)表现为沿导管走行分布多发低回声区,2例(13.3%)表现为沿导管走行分布低回声区,1例(6.7%)导管扩张伴导管内钙化。肿块直径0.5cm~1.7cm,平均(1.1±0.3)cm;肿块表现为不规则形8例,圆形或卵圆形2例,边界不清9例,边界清楚1例;均呈低回声;6例肿物血流不丰富,3例肿物血流丰富,1例肿物边缘血流;5例无后方声影,4例后方回声增强,1例后方声影;1例低回声肿物内可见钙化。41例患者乳腺超声检查呈假阴性,其中39例经乳腺MRI检查检出乳腺内癌灶,包括非肿块性病变23例(63.9%)和肿块性病变16例(41.0%);肿块直径0.8cm~1.7cm,平均(1.2±0.3)cm,非肿块性病变强化分布方式包括线性强化10例,段性强化7例,局灶性强化5例和多发区域性强化1例。19例行MRI导向的“第二眼”超声检查,其中10例(52.6%)表现为低回声肿块,5例(26.3%)表现为局限低回声区,3例(15.8%)表现为沿导管走行分布多发低回声区,1例(5.3%)表现为导管扩张、内部呈低回声。肿块直径0.6cm~2.0cm,平均(1.1±0.4)cm;肿块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均呈低回声;5例肿物血流不丰富,3例肿物血流丰富,2例肿物边缘血流;7例无后方声影,2例后方伴声影,1例后方回声增强;2例低回声肿物内可见钙化;1例伴导管扩张。5例乳腺内原发癌灶表现为局限低回声区,此种表现的癌灶并不具有三维占位效应,对应其MRI表现,3例表现为局灶性强化,2例表现为线性强化。3例乳腺内原发癌灶表现为沿导管走行分布的多发低回声区,对应其MRI表现,2例表现为段性强化,1例表现为线性强化。
  73例患者行乳腺MRI检查,病理证实60例为乳腺癌,MRI检查检出58例,未检出2例;13例病理上未发现癌灶,其中9例MRI为阴性表现,4例MRI发现可疑癌灶。MRI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7%(58/60)和91.8%(67/73)。58例真阳性患者中,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呈不均匀分布36例(62.1%),呈散在分布16例(27.6%),极致密4例(6.9%),乳腺几乎完全由脂肪组织构成2例(3.4%);动态增强后乳腺纤维腺体背景呈轻微强化46例(79.3%),呈轻度强化11例(19.0%),呈中度强化1例(1.7%)。58例原发癌灶包括非肿块性病变38例(65.5%)和肿块性病变20例(34.5%)。肿块直径0.7cm~1.7cm,平均(1.1±0.3)cm;肿块形态表现为不规则形12例(60%),卵圆形或圆形8例(40%),边缘均不规则(100%);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13例(65%),均匀强化4例(20%),边缘强化3例(15%);病变TIC为Ⅲ型(流出型)13例(65%),Ⅱ型(平台型)6例(30%),Ⅰ型(渐增型)1例(5%)。非肿块性病变强化分布方式包括线性强化14例(36.8%),段性强化13例(34.2%),局灶性强化9例(23.7%)和多发区域性强化2例(5.3%);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25例(65.8%),均匀强化8例(21.1%),集簇状强化4例(10.5%)和成簇小环形强化1例(2.6%);病变TIC为Ⅲ型(流出型)16例(42.1%),Ⅰ型(渐增型)15例(39.5%),Ⅱ型(平台型)7例(18.4%)。
  22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理证实19例为乳腺癌,18F-FDG PET-CT检查检出5例,未检出14例;3例病理上未发现癌灶,18F-FDG PET-CT均呈阴性表现。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6.3%(5/19)和36.4%(8/22)。此5例病变均为肿块,直径1.0cm~1.7cm,平均(1.3±0.3)cm。14例乳腺内原发癌灶18F-FDG PET-CT未检出,其中13例经乳腺MRI检查检出乳腺内癌灶,包括非肿块性病变8例(61.5%)和肿块性病变5例(38.5%)。5例肿块直径0.8cm~1.2cm,其中3例<1.0cm,非肿块性病变强化分布方式包括线性强化6例,段性强化1例和局灶性强化1例。
  乳腺X线、超声、MRI和18F-FDG PET-CT检查对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患者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1.4%、42.6%,26.8%、40.6%,96.7%、91.8%和26.3%、36.4%。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MRI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乳腺X线、超声和18F-FDG PET-CT检查(P值均<0.001)。乳腺X线、超声和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P=0.847)和诊断准确率(P=0.876)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乳腺MRI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超声和18F-FDG PET-CT检查,乳腺X线、超声和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内原发癌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无差异,乳腺MRI检查应作为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患者的常规检查。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患者乳腺内原发癌灶在 X线上常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致密或钙化;在超声上常表现为小灶性肿块性病变和不具有三维占位效应的沿导管走行分布的低回声区、局限低回声区,伴或不伴钙化和导管扩张;在MRI上常表现为小灶性肿块性病变和线性、段性或局灶性强化分布的非肿块性病变;在18F-FDG PET-CT上常表现为直径>1.0cm的肿块性病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