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OX4、GDF-15、NRG-1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普罗布考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进展的干预研究
【6h】

NOX4、GDF-15、NRG-1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普罗布考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进展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NOX4、GDF-15、NRG-1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1.1.3 心脏超声检查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1.2.2 各组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1.2.3 影响房颤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1.2.4 GDF-15预测房颤的ROC曲线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普罗布考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进展的干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血清中MDA、CAT、NOX4、GDF-15检测方法

2.1.4 心电图记录及测量方法

2.1.5 心脏超声检查

2.1.6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两组间MDA、CAT、NOX4及GDF-15指标比较

2.2.3 两组间Pd及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2.2.4 两组间房颤发生情况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黄嘌呤氧化酶、高尿酸血症与心房颤动

致谢

展开▼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可以增加脑卒中和死亡风险,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房颤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炎症或氧化应激指标NADPH氧化酶-4(NOX4)、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神经调节素-1(NRG-1)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尚少报道。此外,房颤总体治疗效果尚不十分满意。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抗炎抗氧化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即“房颤的上游治疗”。而普罗布考(probuco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大约是维生素E的5-6倍。其分子内所含的酚羟基很容易被氧化而发生断链,捕捉氧离子并与之结合后形成稳定的酚氧基,有效降低血浆氧自由基浓度。我们前期研究提示普罗布考能够减轻糖尿病导致的心房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降低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使糖尿病兔房颤发生减少。所以本研究将分为两部分:一是观察房颤患者血清中NOX4、GDF-15、NRG-1的水平;二是观察普罗布考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结构性重构、氧化应激及房颤发生的影响。
  一、NOX4、GDF-15、NRG-1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清中NOX4、GDF-15及NRG-1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水平。
  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4例(其中阵发性房颤67例,持续性房颤37例)和年龄、性别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匹配的非房颤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同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NOX4、GDF-15及NRG-1含量。
  结果:各组间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左房直径、MDA、MPO、NOX4、GDF-15、NRG-1水平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CAT、SOD水平下降。多组间比较发现,NOX4、GDF-15、NRG-1在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为左房直径(OR:1.10,95%CI:1.007-1.201,P=0.034)、MDA(OR:1.438,95%CI:1.108-1.867, P=0.006)及GDF-15(OR:1.002,95%CI:1.000-1.003,P=0.031)。以GDF-15预测阵发性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95%CI:0.532-0.740,P=0.015),截断点为1249.09pg/ml,其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60%。
  小结:房颤患者NOX4、GDF-15、NRG-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GDF-15是阵发性房颤/房颤的危险因素。GDF-15在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尚需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普罗布考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进展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性重构、氧化应激及房颤发生的影响。
  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采用随机号信封密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n=20)及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予β受体阻断剂作为房颤药物治疗,普罗布考组患者加用普罗布考片口服500mg/次,2次/d。本研究首要终点为观察期间发生持续时间大于7d的持续性房颤。入选后第1、2、3、6、9、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询问症状,记录心电图及终点事件。患者自诉心悸症状发作时复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MDA、CAT、NOX4、GDF-15检测,并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24h Holter及超声心动图。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5±2.9个月,对照组2例因发生终点事件而退出研究。随访结束时普罗布考组患者左房直径较服药前减小、P波离散度(P wavedispersion,Pd)较服药前缩短、房颤发作次数较服药前减少(均P<0.05),而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普罗布考组MDA、NOX4、GDF-15水平均较基线时降低,CAT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小结:普罗布考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减轻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性重构,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房颤发生,从而为房颤诊治提供新策略。
  结论:房颤患者血清中MDA、NOX4、GDF-15、NRG-1水平增高,CAT水平降低,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MDA和GDF-15是阵发性房颤/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在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普罗布考能够使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直径减小、P波离散度降低及房颤发作次数减少,从而减轻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性重构,有望成为房颤的上游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