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肝动脉灌注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6h】

经肝动脉灌注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一、病例一般情况

二、血管造影表现

三、插管方式及灌注栓塞方式

四、剂量估算

五、疗效评价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

七、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经肝动脉内照射栓塞治疗肝癌的实验临床研究进展

1.131I- 碘化油内照射栓塞:

2.放射性核素微球内照射栓塞。

3.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价其疗效的优越性和安全性;2、分析<'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对肿瘤血管的再通和重建及肿瘤染色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3、参考分区模型,估计肿瘤和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评价量效关系;4、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癌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材料和方法:1病例来源:2001年3月至2002年6月,对30例肝癌病人实行经肝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男24例,女6例,年龄41~73岁,平均54.03±7.41岁.Child A级19例,B级11例.随机选择同期26例肝癌病人作为对照组(TACE组),男性21例,女5例,年龄40~70岁,平均53.87±6.97岁.Child A级16例,B级9例,C级1例.2、试剂材料:<'32>P-玻璃微球(<'32>P-GMS)混悬液由<'32>P-GMS、吡柔比星10mg和超液化碘油采用高速振荡器充分混合而成.3、术前检查:术前常规行AFP、CEA、B超、CT、肝动脉造影、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4、治疗方法:采用经皮肝动脉内夹心式灌注方法,对局限性病变行段性栓塞和半肝栓塞,即首先灌注<'32>P-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5~20ml和吡柔比星10mg的混悬液,然后灌注5-Fu1000mg、匹腹平2.0g、吡柔比星10mg;必要时最后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行中央性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肝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保持通畅.5、术后随访及疗效观测指标:临床症状和体征、β轫致辐射显像、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AFP、CEA、CT检查判断肿瘤大小、DSA肝动脉造影、生存时间.结论:1、国内外首次提出应用<'32>P-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化疗药的混悬液,采用段性挤压式及半肝栓塞的灌注方法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反应率明显高于单纯碘油化疗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首次提出<'32>P-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明显抑制术后肿瘤血管的生长、再通和重建,抑制肿瘤周围侧枝循环的建立.3、首次提出由β轫致辐射显像测得T/N比值和L﹪,结合分区模型和<'32>P的内照射吸收剂量公式,比较准确的估算肿瘤内及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4、通过多因素分析提出肿瘤大体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动静脉分流、合并肝硬化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大于120Gy的肿瘤吸收剂量是保护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