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斑长跗萤叶甲头部超微结构及其对寄主挥发物的响应
【6h】

双斑长跗萤叶甲头部超微结构及其对寄主挥发物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1.1.1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1.1.2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调控作用

1.1.2.1 对昆虫定位寄主植物的的影响

1.1.2.2 对昆虫产卵行为的影响

1.1.3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活性测定

1.1.3.1 触角电位反应

1.1.3.2 嗅觉行为反应

1.2 昆虫感受器的研究概况

1.2.1 昆虫感受器的研究进展

1.2.2 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及其功能

1.2.3 昆虫口器感受器种类及其功能

1.3 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研究现状

1.3.2 生物学特性

1.3.3 生态学特性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1 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采集、鉴定

1.5.1.2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寄主挥发物的电生理及嗅觉行为反应

1.5.1.3 双斑长跗萤叶甲头部的超微形态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斑长跗萤叶甲头部超微形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3 测量与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2.2.1.1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的一般形态

2.2.1.2 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与分布

2.2.2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

2.2.3双斑长跗萤叶甲老熟幼虫口器超微结构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棉花和玉米挥发物的组成及日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3 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

3.1.4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1 棉花虫害叶片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日节律变化

3.2.1.2 玉米虫害叶片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日节律变化

3.2.2 无虫害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

3.2.2.1 棉花无虫害叶片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鉴定

3.2.2.2 玉米无虫害叶片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鉴定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

及嗅觉行为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触角电生理反应(EAG)

4.1.3 嗅觉趋向行为反应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4.2.2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植物挥发物单体的嗅觉行为反应

4.2.3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不同配比混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作者介绍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郭丹丹;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 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少山;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农作物;
  •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