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浓缩辣椒酱为基料的系列调味辣椒酱的研制
【6h】

以浓缩辣椒酱为基料的系列调味辣椒酱的研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立题目的及意义

1.4 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浓缩辣椒酱的品质分析与辣度粗分级的研究

2.1 材料与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系列调味辣椒酱的研制

3.1 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系列调味辣椒酱质量指标

3.5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新疆作为我国辣椒产业的一只新军,近年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为充分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增加我国调味辣椒酱制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我国的辣椒制品向高端制品发展,同时给我国辣椒酱制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系列调味辣椒酱的研制,重点围绕基本成分的品质分析,浓缩辣椒酱的辣度粗分级,7种调味辣椒酱的制备工艺及优化,并对7种调味辣椒酱评判质量等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分析测得该种浓缩辣椒酱色泽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粘度适中,辣味适中,达到企业浓缩辣椒酱优级标准。
  2、浓缩辣椒酱辣度粗分级,从辣椒碱含量测定和斯科维尔感官评定法两方面展开。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70min,料液比为1:10时,测得辣椒碱含量达到0.398%。
  3、对不同浓度的辣椒碱溶液进行感官评定,当辣椒碱含量小于0.099mg/mL,SHU单位数小于1.53*103时处于轻辣水平;当辣椒碱含量在0.099~0.398mg/mL,SHU单位数在1.53*103~6.14*103时为微辣水平;当辣椒碱含量在0.398~1.592mg/mL,SHU单位数在6.14*103~2.45*104时为中辣水平;当辣椒碱含量大于1.592mg/mL,SHU单位数大于2.45*104为特辣水平。
  4、甜辣酱配方优化结果为:浓缩辣椒酱12%、蒸馏水43%、食盐4%、白醋14%、大蒜6%、蔗糖16%、黄原胶0.6%、羧甲基纤维素钠0.4%,其它3.46%。
  5、番茄辣酱最优配方:调味液用量20%,番茄酱用量54.46%,辣椒用量15.56%,大蒜用量7.78%,食盐用量0.7%,蔗糖用量1.5%。
  6、蒜蓉辣酱配方:浓缩辣椒酱28%,番茄酱3%,大蒜13%,调味液10%、食盐3%,蔗糖2%、植物油15%,食用水23%,其他(味精、鸡精、白醋)3%。
  7、其他系列辣酱:花生辣酱的配方结果:浓缩辣椒酱37%,番茄酱4%,花生2.5%,食盐4%,植物油20%,食用水28%,其他(芝麻、味精、鸡精)4.5%;洋葱辣酱的配方结果:浓缩辣椒酱36%,番茄酱11%,洋葱粉1.5%,食盐5%,植物油10%,食用水30%,其他(蔗糖、味精、鸡精)6.5%;孜然辣酱的配方结果:浓缩辣椒酱40%,番茄酱5%,孜然2.5%,食盐4%,植物油20%,食用水20%,其他(蔗糖、味精、鸡精)8.5%。香菇辣酱的配方结果:浓缩辣椒酱35%,番茄酱2%,香菇+木耳8%,食盐4%,植物油15%,食用水30%,其他(蔗糖、味精、鸡精)6%。
  8、通过辣度粗分级,甜辣酱属于微辣,其他系列辣酱均在中辣等级。
  9、对7种辣椒酱的杀菌条件比较得出,在100℃杀菌15min的效果最好,系列辣椒酱的色泽、风味、状态都比较好,因此采用在100℃杀菌15min。
  10、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定级别较高的三者为甜辣酱、花生辣酱、孜然辣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