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花期气温变化对库尔勒香梨脱萼果和宿萼果形成的影响
【6h】

花期气温变化对库尔勒香梨脱萼果和宿萼果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有关萼片的研究现状

1.2 温度变化对果实形成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的选取

2.2 试验实施的具体方法

2.3 库尔勒香梨萼片离层形成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2.4 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2.5 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6 库尔勒香梨成熟果实品质的测定

第3章 结果分析

3.1 盛花期期间夜间低温处理温度变化记录

3.2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香梨脱萼果及宿萼果率的变化

3.3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香梨萼片离层形成相关酶活性变化

3.4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3.5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内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3.6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对香梨萼片离层形成相关酶活性及脱萼果率的影响

4.2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3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对香梨萼片脱落前后幼果矿质元素含量影响

4.4 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对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选取花期夜晚平均气温有差异的两处果园,果园Ⅰ花期夜晚平均气温高于果园Ⅱ,在盛花期期间,对果园Ⅱ中香梨树体进行人工施加夜晚低温处理,以5℃为处理温度,设置处理时间梯度:5℃3天(D3)、5℃2天(D2)、5℃1天(D1)夜间处理。并设果园Ⅰ对照(CK1)和果园Ⅱ对照(CK2),分别测定萼片脱落前后幼果内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氮、磷、钾、钙、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以及幼果萼片脱落前萼片中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EGas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最后测定成熟的果实中脱萼果和宿萼果的糖组分、可滴定酸、Vc、单宁酸、石细胞等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和果实形态指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果园Ⅱ中的库尔勒香梨树体在花期夜晚温度低于果园Ⅰ时,会提高香梨离层形成期萼片中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导致果园Ⅱ比果园Ⅰ的脱萼果率高,并且利用人工5℃夜间低温处理果园Ⅱ中香梨树体时,会进一步增加萼片中这两种酶活性,增加脱萼果率。
  2.对于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库尔勒香梨幼果中内源激素含量对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萼片离层形成期幼果中的ABA/GA3的比值大小和萼片中PG、EG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故提出香梨萼片离层形成期幼果中ABA/GA3比值的升高,可能有利于提高萼片中PG和EGase活性,提高脱萼果率。并且在脱萼、宿萼果形成初期,D1至D3脱萼、宿萼果中ZT含量会增加,脱萼、宿萼果中ABA和GA3含量仍分别保持萼片脱落前不断增加和减少的变化趋势。
  3.针对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库尔勒香梨幼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对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萼片离层形成期幼果中,5种矿质元素中仅有钾元素含量和萼片中EGase活性为显著负相关,钙元素含量和萼片中EGase、PG活性均为显著负相关性。说明了幼果中钾和钙元素含量与萼片中EGase、PG活性联系更为紧密,故提出花期低温会主要导致香梨萼片离层形成期幼果中钾和钙元素含量下降,从而可能对萼片中EGase、PG活性有促进作用,利于萼片脱落。且在脱萼果和宿萼果形成初期,D1至D3脱萼果中钾元素不断减少,镁、磷元素呈上升趋势。宿萼果中钙元素含量不断减少。
  4.对于花期夜间低温处理后对库尔勒香梨后期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园Ⅱ中,D3脱萼果的单果重显著降低,果核相对大,可食用部分减少;随花期5℃处理天数的增加,宿萼果中的Vc含量会渐下降;D1至D3脱萼果和宿萼果中的蔗糖含量与CK2相比不断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不断减少;固酸比、糖酸比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香梨品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