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及其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型研究
【6h】

新疆及其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型

1.2 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型的研究方法

1.3 新疆动物地理区划的研究概况

1.4 动物分布型的研究概况

1.5 研究地概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的

第2章 新疆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型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研究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物种聚类

2.2.2 判别分析

2.2.3 生态聚类

2.3 讨论

2.3.1 分布型的定义及划分

2.3.2 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3章 新疆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的聚类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研究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聚类分析

3.3 讨论

3.3.1 关于广布种

3.3.2 关于方法

3.3.3 昆仑-阿尔金山归属于青藏区

3.3.4 柴达木盆地归属于青藏区

3.3.5 伊犁谷地-额敏盆地应独立于蒙新区

3.3.6 天山山地的东部界线

第4章 欧洲西伯利亚和中亚之间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

4.1 材料和方法

4.1.2 研究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3.1 欧洲西伯利亚亚界与中亚亚界的界线

4.3.2 天山山地在干旱区的“湿岛”效应

4.3.3 青藏高原的动物区划级别

4.3.4 在我国增加一个新地理区划单元——图兰区

第5章 新疆及其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和动物地理区划均反映着动物在地理上的时空演化结果和在生态上的现代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对新疆及邻近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水平的相似性聚类分析、属级水平的聚类分析及强弱边界检验,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7个省,6个亚区,5个区和2个亚界。与先前的区划研究相比,用数学方法明确了沿阿尔泰山、萨彦岭、蒙古杭爱山至大衮山地为中亚干早区的欧洲西伯利亚亚界和中亚亚界的界线,该线以南为中亚亚界,该线以北包括这些区域为欧洲西伯利亚亚界,存在广泛的过渡带,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显著特点,也是两个亚界的界线长期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将天山山地省提升为“亚洲中心山地区”;建议在我国增加一个新地理区划单元——“图兰区”;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一线为青藏区和蒙新区的界线,该线以北是蒙新区,该线以南包括这些区域,属于青藏区。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应将伊犁谷地和额敏盆地划归图兰区;将柴达木盆地、昆仑-阿尔金山、帕米尔高原划归青藏区;新疆东部的巴里坤山和喀尔雷克山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与中西部天山差异较大,应归属蒙新区的准噶尔盆地亚区。建议把新疆境内额尔齐斯河上游的阿尔泰山地与其北部地区划入欧洲西伯利亚亚界。在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中,不建议去除广布种。本研究发现,仅用物种水平的相似性聚类分析不能很好的解决两栖爬行动物地理的高级区划问题,借助高级别分类阶元的数据分析和强弱边界检验法,较好的解决了研究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分布格局和高级地理区划的关系问题。
  通过对75个地理单元128个物种的分布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的两栖爬行类划分为6个一级分布型和16个二级分布型。对75个地理单元的38个生态因子矩阵进行R型聚类,得到75个地理单元的生态聚类图。判别分析发现温度和降水相关的生态因子是影响5个动物分布型的关键因子。生态因子对某些分布型的判别率不高,表明研究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由地理因素主导。高级地理区划的区级单元与一级分布型(除广布型)直接对应。对于动物地理区划的低级单元,拥有较多特有种的省级区划单元与二级分布型的对应关系较为明确。在大尺度上,地理因素主导着分布型和动物地理区划,在小尺度的分布格局上,生态因素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