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土壤盐分运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6h】

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土壤盐分运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写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处理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1 植物样品采集及制备

2.3.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产量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全生育期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3.2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不同品种光合特征的影响

3.4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荚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5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全生育期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4.2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不同花生品种功能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4.4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5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不同花生品种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水盐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5.2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育生理特性的影响

5.3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0.3512%,20-40cm土层含盐量0.2931%)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种植方式(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和沟作覆膜),副区为2个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花育25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差异,以及花生全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全生育期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
  覆膜栽培时,盐碱地花生垄作、平作、沟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0-40cm土壤含水量最高的是沟作覆膜方式,平作覆膜次之,垄作覆膜土壤水分含量最低;各种植方式下,0-40cm土壤含水量随花生生长季节的延长而降低。盐碱地花生的需水层为0-40cm土层,40-60cm为补给供应层,60-100cm土层含水量差异不明显。不同种植方式下0-4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差异显著,沟作覆膜的土壤含盐量最低,其次为平作覆膜处理,垄作覆膜条件下此层土壤含盐量最高。各种植方式下,0-4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随花生生长季节延长逐渐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含盐量的差异逐渐变小,4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差异不明显。
  2、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2.1、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植株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例枝长>主茎高>基部茎粗>地上部鲜重>根干重>叶片数>第二侧枝长>基部茎长>分枝数。
  盐碱地花生三种种植方式下,沟作覆膜较平作覆膜和垄作覆膜有更高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基部茎粗。沟作覆膜种植方式下,花育22号的主茎高和侧枝长较其垄作覆膜种植方式下分别提高17.1%和4.3%。三种种植方式下2品种基部茎粗均在荚果期达到峰值,沟作覆膜条件下2品种地上部最大生长速率最快,较其他2种植方式提高10%-60%,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提前3-5天。
  2.2、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三种种植方式下,随花生生长进程推进,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荚期均达到峰值;MDA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从开花下针期开始,SOD、POD和CAT的活性表现为沟作覆膜方式下最高,平作覆膜的活性次之,垄作覆膜的活性最低。全生育期叶片MDA的含量均表现为垄作覆膜>平作覆膜>沟作覆膜,表明盐碱地花生采用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时其质膜受到损伤较为严重,易出现早衰现象。
  2.3、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叶片氮、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三种种植方式下,叶片GS和GDH活性随生育期推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结荚期达到最高值。与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相比,花生沟作覆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叶片中GS、GDH活性,三者的高低顺序为沟作覆膜>平作覆膜>垄作覆膜。较高的叶片GS和GDH酶的活性是蛋白质合成和积累的生理基础。
  较高的叶片SS、SPS活性有利于花生籽仁脂肪的形成。三种种植方式花生叶片的SS和SPS活性大小均表现为垄作覆膜>平作覆膜>沟作覆膜。
  3、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三种种植方式下,随生长发育进程推进,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时从大到小依次为沟作覆膜、平作覆膜、垄作覆膜。沟作覆膜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垄作覆膜种植方式下花生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下降较快,饱果期净光合速率下降30%,蒸腾速率下降27%,表现出早衰现象。
  4、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荚果产量高低依次表现为沟作覆膜>平作覆膜>垄作覆膜。沟作覆膜较其他两种种植方式增产可达30%以上。沟作覆膜种植方式增产量高的原因是提高了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从品质上看,盐碱地花生生产采用沟作覆膜方式可提高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垄作覆膜方式对脂肪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三种种植方式之间O/L值差异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