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滇西南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评价研究——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6h】

滇西南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评价研究——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资源能源消耗过度,进而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之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最终均落实到土地之上,因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的状况、土地利用所产生的效益及其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协调状况势必会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同时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土地利用评价研究已较成熟,在此双重背景下,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开展生态文明程度评价,一方面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做出尝试,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特定视角了解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既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的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实施。
  本文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根据我国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针对滇西南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作为生态屏障必须加强保护、社会经济较为落后且亟待发展的特性,构建了一套针对生态文明程度评价(土地利用视角下)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这个核心指标作为目标层,由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高效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生态文明重大制度确立程度这4个综合指标构成准则层,并由20个具体指标构成指标层;同时根据计算出的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分值,建立了滇西南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分级系统与分级标准(共7个等级),并基于德宏州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的1996年和2013年的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地处滇西南山区的德宏州的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果表明,德宏州从1996年到2013年:
  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有所提升,相应分值由64.47增加到70.27,各县市均有增长,增幅最大的为盈江,前后两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瑞丽;与此同时,耕地、水田、宜耕地面积的整体减少,透露出了德宏州对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
  ②土地资源利用高效程度提升明显,相应分值由62.50增加到了83.72,各县(市)均有较显著地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瑞丽,前后两个年份土地资源利用高效程度最大的是瑞丽;此外,耕地有效灌溉率及坡地梯田化率两个指标提升的乏力,提醒德宏州需加大改良耕地灌溉系统、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坡改梯”的力度。
  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有小幅上升,相应分值由79.85上升到85.13,除陇川有细微的减少以外,其它4个县(市)均有增加,增幅均较小不明显,前后两个年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最大的是盈江;此外,湿地面积比例的减少及森林覆盖率等的变化特点,反映出德宏州对湿地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应加大力度制止山区不合理的有关土地的利用及开发的行为,切实保护山区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森林资源。
  ④德宏州及各县(市)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确立程度提升迅猛,其对应等级均由最低一级跃升到最高一级,且县(市)间差异细微,反映出各级政府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在制度政策层面所下力度越来越大;同时针对本州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尚十分缺乏,而对于各级生态文明重大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⑤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全州对应分值由61.76增加到了82.89,各州市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增幅最大的为梁河,这两个年份土地利用生态文明程度最大的为瑞丽,最小的为梁河。由此发现,在通过土地利用这个特定视角所看到的德宏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总体表现不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