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
【6h】

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痤疮兔耳模型建造结果

2 四组痤疮兔耳模型的疗效结果

3 四组痤疮兔耳模型的不良事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痤疮兔耳模型,观察比较传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和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方法(改良ALA-PDT疗法)治疗兔耳痤疮的疗效和不良事件,证明改良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上ALA-PDT治疗痤疮提供更精细、更好的方法。
  方法:选取体重约2kg的12周龄雄性清洁级大白兔25只并编号,随机抽取20只采用Kligman法建造痤疮兔耳模型。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以兔耳为单位,未经造模的5只兔子的10只兔耳为空白对照组,用于验证痤疮兔耳模型是否建造成功;对造模成功的20只兔子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每组各10只兔耳。治疗组1给予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即:在兔耳外敷50%的ALA光敏剂后,按波长630nm,输出功率密度5mW/cm2,通过光纤头把红光导入兔耳痤疮靶皮损内约2mm进行一次性内照射治疗15min的新方法;治疗组2给予传统ALA-PDT红光外照射一次性治疗15min;治疗组3给予不加ALA光敏剂的单纯红光光纤兔耳痤疮靶皮损内一次性照射15min;治疗组4不给于任何治疗方法。在各组进行照射时观察记录动物发生的不适症状(如甩耳、扭动躯体、用爪刨地、尖叫)的次数。在治疗后观察记录各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兔耳痤疮靶皮损周围的副反应(如红斑、水肿、脱屑等)和各组兔子的状态(如患痤疮以外的其他疾病或死亡)。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d、第30d、第45天对各组进行肉眼观察、兔耳痤疮靶皮损及其周围皮肤做皮肤活检、组织学改变观察。最后整合相关资料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经建模的痤疮兔耳模型肉眼观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组织学观察表现为表皮增厚、角化过度、毛囊扩大及腔内角化物质增多致密、真皮内皮脂腺扩大及炎细胞浸润等,均与人类痤疮的表现类似。2.改良ALA-PDT的有效性:通过肉眼、组织学观察和有效率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四组经过各自不同的方法对痤疮兔耳模型的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疗效,表现为:①在治疗后第14d,有效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1(100%)>治疗组2(60%)>治疗组3(40%)>治疗组4(20%)。治疗组1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两两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30d,有效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两组相同:100%)>治疗组3(88%)>治疗组4(60%)。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两两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三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4(P<0.05);③治疗后第45d,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的有效率相同(100%),均高于治疗组4(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ALA-PDT的安全性:通过肉眼观察计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四组都有不良事件,表现为:①在治疗期,不适症状次数由高到低为:治疗组2>治疗组1>治疗组3>治疗组4。治疗组2的不适症状次数明显高于其余三组;②在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2(90%)>治疗组4(40%)>治疗组1(20%)>治疗组3(10%)。治疗组2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而治疗组1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2(P<0.05),而且与治疗组3和治疗组4相近(P>0.05)。
  结论:1.采用Kligman法成功建造了痤疮兔耳模型。2.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方法治疗痤疮兔耳模型可取得同传统ALA-PDT红光外照射治疗法类似的疗效,提示改良ALA-PDT疗法具有有效性。3.改良ALA-PDT疗法比传统ALA-PDT疗法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改良ALA-PDT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著录项

  • 作者

    江灿;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泸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
  • 学科 皮肤与性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金;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58.733;
  • 关键词

    痤疮; ALA-PDT疗法; 临床疗效; 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