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校长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1885-1949)
【6h】

近代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校长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1885-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选题依据与历史分期缘由

1.1.2研究意义

1.2主要概念界定

1.2.1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

1.2.2 教育理念

1.2.3 教育实践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校园生活的研究

1.3.2关于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知识女性群体校园生活研究

1.3.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1.4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研究的不足之处

2亨利·福尔·杜兰特:学院的奠基人(1875-1881)

2.1亨利·福尔·杜兰特校长生平

2.1.1早年教育背景与经历

2.1.2投身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创建

2.2亨利·福尔·杜兰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2.2.1教育理念:推己及人、“年轻女子应接受良好教育”

2.2.2教育实践

2.3亨利·福尔·杜兰特对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贡献

3艾达·霍华德:学院文科教育的继承者(1881-1899)

3.1艾达·霍华德教育背景

3.1.1早年教育背景与经历

3.1.2身负首任校长重托,发展威尔斯利女子学院

3.2艾达·霍华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3.2.1教育理念:继承与发扬亨亨利·福尔·杜兰特校长重视博雅教育的传统

3.2.2教育实践

3.3艾达·霍华德对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贡献

4卡罗琳·赫兹:学院转型期的决策者(1899-1910)

4.1卡罗琳·赫兹治校期间的历史背景

4.1.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日益深入

4.1.2日益推进的城市化浪潮

4.1.3妇女运动的勃兴

4.2卡罗琳·赫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4.2.1教育理念: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4.2.2教育实践

4.3卡罗琳·赫兹对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贡献

5爱伦·菲茨·彭德尔顿:学院危机时刻的决策者(1911-1936)

5.1爱伦·菲茨·彭德尔顿校长教育背景

5.1.1在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少女时代

5.1.2接任校长职位的挑战

5.2爱伦·菲茨·彭德尔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5.2.1教育理念:将女大学生培养为合格公民

5.2.2教育实践

5.3爱伦·菲茨·彭德尔顿对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贡献

6米尔德·迈克菲·霍顿:国际视野教育的开拓者(1936-1949)

6.1米尔德·迈克菲·霍顿教育背景

6.1.1上下求索的少女时代

6.1.2接任校长职位的挑战

6.2米尔德·迈克菲·霍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6.2.1教育理念:将女大学生培养为世界公民

6.2.2教育实践

6.3米尔德·迈克菲·霍顿对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贡献

7总结与反思

7.1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成功的因素

7.1.1校长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7.1.2校长推动课程的多样化

7.1.3校长重视师资建设

7.1.4校长注重女学生个人素质

7.2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对于我国近代女子高校的借鉴—以金陵女子学院为例

7.2.1建校之际提出校训“厚生”(Abundant Life)

7.2.2 课程中西并举,尊重女大学生的求学兴趣

7.2.3 校长在危难之际注重社会服务,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7.2.4 校长以女大学生为本,关爱毕业校友

7.3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