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抱朴子》升仙思想研究
【6h】

《抱朴子》升仙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神仙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自然崇拜时期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神仙观念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神仙道教萌芽

第二章 魏晋神仙道教与《抱朴子》

第一节 神仙道教的体系与结构

第二节 主要经典的神学基础

第三节 《抱朴子》的成书

第四节 《抱朴子》升仙思想的哲学基础

1、“神不灭”的本体论基础

2、“形、气、神”统一的结构说

3、“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生思想

4、“寓道于术”的方士哲学

第五节 升仙思想在《抱朴子》中的地位

第三章 论仙

第一节 “玄”、“道”、“一”与仙

第二节 人间与仙境

第三节 “天仙”与“地仙”

第四章 为何升仙

第一节 “唯玄道,可为永”

第二节 “幻化之事,九百有余”

1、隐形变化之术

2、分形之术

3、腾空飞遁之术

第三节 积善立功,世致太平

第五章 如何升仙

第一节 志诚——志诚坚果,无所不济

第二节 广知——多闻体要,博见善择

第三节 恬静——恬愉澹泊,涤除嗜欲

第四节 丹药——服丹守一,还精胎息

第五节 积善——立功为上,除过次之

第六章 《抱朴子》升仙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抱朴子》升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道家文化的影响

2、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对医学的影响

4、对科技的影响

第二节 《抱朴子》升仙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论文的导言部分分析了选择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并对当前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论文在第一章阐述神仙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分三小节来展开,细数中国神仙道教产生的历史过程。其过程主要分为:原始社会时期的自然崇拜、奴隶社会时期的神权体制(政教合一)以及秦汉以来,尤其是汉代,即方士的兴起对神仙道教产生巨大推动时期。导言部分是为第一章讲述魏晋南北朝的神仙道教与《抱朴子》做铺垫的。
  第二章阐述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神仙道教与《抱朴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仙道教是《抱朴子》成熟的历史背景。由于魏晋时期的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民间的神仙道教都有对神仙的信仰,为了深入剖析《抱朴子》中的升仙思想,故不能不先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仙观和神仙世界,同时还要在这一章中还原魏晋南北朝神仙道教的体系与结构,并对诸如《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等这一时期的道教著作加以概述,以探明其内在的神学基础。此外还将探寻《抱朴子》其书。《抱朴子》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升仙思想在《抱朴子》中有何地位?这些也都是本章研究的焦点。其中,第三节将论述《抱朴子》产生的综合原因,第四节阐述葛洪升仙思想的哲学基础。葛洪的升仙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可以分为归为“神不灭”的本体论基础、“形、气、神”统一的结构说、“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生思想以及“寓道于术”的方士哲学,并在行文过程中,也将紧扣上一章魏晋神仙道教的大环境来阐述。最后一节则讨论升仙思想在《抱朴子》中的地位。
  议完葛洪《抱朴子》升仙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哲学基础后,则当重点论证葛洪《抱朴子》升仙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块将分三章来完成,即解决葛洪《抱朴子》的升仙思想究竟在说什么。本章归纳为三点,即论仙、为何升仙以及如何升仙(“WHAT”、“WHY”、“HOW”)。
  第三章,即论仙,也就是论及什么是“仙”时,参照《抱朴子》关于“玄”、“道”、“一”的论述,来统一概括就是什么是葛洪《抱朴子》所谓的“仙”,此外还将研究葛洪关于人间与仙境的区别、“天仙”与“地仙”的区别,以更为丰富地了解葛洪整个“仙”的体系,从而引出下一章为何要升仙这一问题。
  第四章论及论及为何升仙时,当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升仙思想的产生,主要包括“唯玄道,可为永”(生命哲学)、“幻化之事,九百有余”(神仙道术)、“积善立功,世致太平”(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综合影响)。
  升仙方式,即方法论的问题,将在第五章中展开。在这章中,本课题将论述志诚、广知、恬静、丹药、积善等的升仙方法,并进行哲学原因的分析。
  最后一章将关注魏晋南北朝的升仙思想的历史评价。在这章中,将讨论后世(道家文化、文学、医学、科技)等的继承、发展。此外本文还将站在价值中立的角度,对葛洪《抱朴子》升仙思想的局限性做个论述,目的在于既肯定升仙思想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忽视其具有的一定的消极意义和逻辑上的错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