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创立
【6h】

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创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内容摘要

目次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学术著作

(二)学术论文

第一章 潘光旦与中国近代优生学形成的背景

一、潘光旦对西方优生学思想的思考

二、潘光旦与近代中国优生思想的发展

三、潘光旦对中国近代教育现状的反思

第二章 潘光旦与优生学思想的形成

一、潘光旦与优生学内涵的新界定

二、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生物学是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学科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潘光旦对优生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

第三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特色

一、优生文化的生物学解释

二、优生学与人文思想的结合

三、优生学与社会学的联接

第四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的教育价值取向

一、“人格”的界定

二、人格教育的途径

(一)女子教育

(二)通才教育

三、品格教育组成与途径

(一)完人的教育

(二)品格教育的组成

(三)品格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五章 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大学应合理安排人文学科,强化通才教育

三、人文教育要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优生学是一门难以在中国古代寻访其先世谱系的的学科,由于它与国民素质提高问题相关联,契合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题要求,因而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国家与民族兴亡道路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学科领域。
   近代中国,潘光旦首先把西方优生学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教育现状相结合,把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学学科发展为充盈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学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生学教育思想,丰富和拓展了优生学的学科内涵和在中国的特殊作用。
   第一,在对西方优生学的介绍中,潘光旦把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的优生学,添加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提供了中国文化的土壤。
   第二,潘光旦把优生学与社会学相联系,用生物学来解释优生文化,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民族素质的研究和民族救亡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学科视野。
   第三,潘光旦把优生学与人文思想相联系,强调优生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优生学要培养的人是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
   第四,优生学是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潘光旦将其定义为一门学科,虽然其基础是遗传学和生物学,却与复杂的人和社会相联系,与教育相关联。他把女子教育和通才教育视为人格教育最重要的两个途径与方法,只有发展好人格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民族分子,达到整个民族的优生。
   潘光旦不仅把优生学引入了中国近代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领域,他所基于优生学所阐发的人格教育等诸多教育的命题对于当代也颇具借鉴和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