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库特·魏尔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音乐的“间离性”
【6h】

论库特·魏尔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音乐的“间离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库特·魏尔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音乐的“间离性”的缘由与视角

二库特·魏尔在20世纪的定位

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创作的历史回顾

四“马哈哥尼”名称的由来

五歌剧的思想涵义

第一章“间离性”的阐述

第一节“间离效果”是叙述体戏剧的核心

一“叙述体戏剧”的提出

二“间离”的定义

第二节《马哈哥尼》中“间离性”的表现特征

一编剧上的“间离性”特征

二表演艺术上的“间离性”特征

三音乐上的“间离性”要求

第二章《马哈哥尼》音乐的“间离”表现

第一节情绪分离的两种形态

一音乐情绪与场景情绪的分离

二声乐情绪与伴奏情绪的分离

第二节音乐的嘲讽性

一嘲讽性的音乐曲调

二嘲讽性的音乐拼贴

三嘲讽性的吟诵

第三节音乐的叙事性

一叙事性宣叙调

二叙事性配乐

第四节音乐的动作性

一与舞曲节奏相配合的动作

二与敲击性节奏相配合的动作

三与抒情性重唱相配合的动作

第五节音乐与歌剧其它手段相独立

一歌曲的独立性

二一个舞台多个表演区

第六节小结

第三章《马哈哥尼》音乐中的“间离性”思想

一音乐的“反心理”效果

二音乐的批判效果

三音乐的叙述效果

四音乐的动作效果

五反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效果

六小结

结语

致谢

附录一《马哈歌尼城的兴衰》剧情·人物

附录二库特·魏尔的生平简介

附录三库特·魏尔的主要作品年表

附录四《马哈哥尼歌曲剧》和《马哈哥尼城的兴衰》版本比较

附录五 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演出情况

附录六魏尔与布莱希特合作的主要作品列表

附录七参考书目

展开▼

摘要

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以下简称《马哈哥尼》)是20世纪上半叶德—美杰出的作曲家库特·魏尔(KurtWeill,1900-1950)与戏剧哲学家贝尔托特·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1898-1956)合作的重要作品。《马哈哥尼》对音乐—戏剧观念作了全新的阐释,尤其在这部歌剧中,布莱希特首次提出“现代戏剧是叙述体戏剧”的主张。“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核心,主张的是戏剧的感情效果让位于理性效果。本文把“间离效果”如何在《马哈哥尼》的音乐中得以体现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音乐的‘间离性’”这一戏剧命题。音乐的“问离性”是为了实现“间离效果”所使用的一种音乐上的手段,最终目标关注的是音乐的社会职能方面,即引发人们改造社会的行动。 论文通过对布莱希特戏剧观的阐述,分析了剧中音乐“间离性”的五种表现特征: 1.情绪分离的两种形态。阐述音乐情绪与事件情绪的分离、声乐情绪与伴奏情绪分离,以此用音乐的手段来制造观众与剧情的“距离”,唤起观众的能动性。 2.音乐的嘲讽性。目的是让观众感到剧情表现的内容是荒诞而轻浮的,不要认同舞台事件,引发其有益的理性思考。 3.音乐的叙事性。它卸除了使听众沉迷音乐的华丽外表,用最直截、最精炼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予以表述。 4.音乐的动作性。它能使演员表演某些基本的动作姿态,这种动作姿态具有社会性,带有鲜明的主观态度,有力地表达了脚本所要表现的内容,引导和激活了观众的理性思维。 5.音乐与其它歌剧手段相互独立。音乐元素在各种戏剧元素的混杂中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不过于沉浸在混合型的艺术品中,从被动的欣赏中解放出来。 论文在论述以上“间离性”特征之后,进一步陈述了以下五种“间离性”思想:1.音乐的“反心理”效果。2.音乐的抨击效果。3.音乐的叙述效果。4.音乐的动作效果。5.反瓦格纳的“整体艺术”效果。 本文把库特·魏尔的歌剧《马哈哥尼》的音乐置放于“叙述体戏剧”这个特定的概念下进行研究,以“音乐的‘间离性’”这一特殊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歌剧《马哈哥尼》的审美趣味,探求了作曲家新的歌剧音乐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