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与传统电切(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照研究
【6h】

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与传统电切(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研究背景与现状

1.1膀胱肿瘤的背景

1.2膀胱肿瘤的诊断

1.3膀胱肿瘤的治疗

1.3.1膀胱肿瘤的手术方式

1.3.2膀胱肿瘤的术后灌注治疗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1.1研究对象

2.1.2纳入排除标准

2.1.3入组对象一般资料

2.2手术器械及方式

2.2.1 BT-ESD组

2.2.2 TURBT组

2.3术后灌注治疗

2.4随访

2.5观察指标

2.6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术前一般资料

3.2围术期评估指标

3.2.1术中指标评估

3.2.2术后指标评估

3.3术后1年复发情况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BT-ESD)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4年8月到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肾病中心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BT-ESD组(14例)和TURBT组(28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闭孔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留置导尿时间统计分析及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SPSS18.0)。 结果:术前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个数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上BT-ESD组较TURBT组花费长[(58.57±8.42)分Vs.(48.21±13.59)分,P<0.05],BT-ESD组在术中闭孔反射率[2/14(14.3%)Vs.14/28(50.0%)]及术后住院日[4.50(4.00,5.25)天Vs.5.50(5.00,6.75)天]明显低于TURBT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膀胱穿孔情况。术后留置导尿时间(3.82±1.15)天Vs.(4.23±1.35)天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BT-ESD复发2例(1/14,7.1%),TURBT组复发5例(5/28,17.9%),P=0.339。 结论:与TURBT相比,BT-ESD治疗NMIBC以其闭孔神经反射率低、术后住院周期短的优势,以及术后肿瘤复发率上未见显著差异,可作为治疗NMIBC一种安全可靠的备选术式。术中完整、无焦痂的病理标本,更准确的病理分级分期,对预后评估和后期治疗随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普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