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杭州湾南岸宁波段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6h】

杭州湾南岸宁波段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区位

2.2自然条件

2.3经济概况

2.4乡镇行政单元演变

2.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3.1评价因素

3.2LandUSEM(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评价模型

3.3数据处理

3.4评价结果与分析

4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

4.1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理解

4.2多维向量模型的构建

4.3评价结果与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0年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处理过程

附录B 2005年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处理过程

附录C 2010年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处理过程

附录D 两期开发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关系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岸带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沿海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的供给出现缺口。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人类活动使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所处底质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政策、人口、经济等)不断改变,造成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本文针对杭州湾南岸宁波段进行的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研究以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当前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潜力、城乡建设驱动力为切入点,以单因子适宜性为评价基础,利用 ArcGIS、SPSS等软件,交叉运用缓冲区、叠加、聚类等分析功能,进行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杭州湾南岸宁波段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期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评价,其中以开发强度为研究目的及研究重点。
  本文围绕本文主题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
  (1)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杭州湾南岸宁波段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工作利用矢量图层叠加的面积矩阵,构建LandUSEM评价模型,依据频繁度原理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等级影响因素下的单因子适宜度、综合适宜度及其分布情况,最后对结果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
  (2)基于属性空间原理构建多维向量模型,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单因子适宜度值作为空间属性坐标值为数据基础,得到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期开发强度矢量数据。对矢量结果进行分级处理后,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研究主要结果包括:
  (1)研究区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较弱,2005-2010年与2000-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
  (2)研究区平均开发强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至内陆呈 U形趋势分布,且从岸段上看,慈溪岸段开发强度比余姚岸段、镇海岸段强。
  (3)开发强度较大区域的用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用地、滩涂向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浅海水域向滩涂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