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生假期的身体踪迹研究——基于福柯身体话语理论的视角
【6h】

中小学生假期的身体踪迹研究——基于福柯身体话语理论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概念界定

2福柯身体话语理论观照下的学生身体

2.1福柯身体话语理论的特征

2.2福柯身体话语视域之下的学生身体

2.3学生身体意义的应有属性

3受访者假期身体踪迹的描述

3.1样本的筛选及来源

3.2受访者假期培训的故事

3.3受访者假期培训的身体体验

3.4受访者假期身体踪迹的运行图

4“我”——假期身体踪迹的故事

4.1自传法的意义

4.2“我”——父亲“书写”的假期身体

4.3分数与“我”身体踪迹的关系

5中小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动力机制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 ZKD 假期身体踪迹的观察报告之身体的奴役与解放(1)

附录B 学生ZKD假期身体踪迹的观察报告之逃课与妥协(2)

附录C 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访谈报告(1)

附录D 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访谈报告(2)

附录E 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访谈报告(3)

附录F 学生身体踪迹的自传故事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福柯从微观权力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不同边缘身体的命运,从而得出身体即主体,这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又一种新型视角。通过对福柯思想的解读,发现福柯身体话语理论呈现出四大特征:边缘性、同一性、描述性、解构性。本文通过搜集的故事,解析了中小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力量来源,梳理了中小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动力机制。此外,以其中一位小学三年级男生的个案为切入点,通过对他频繁参加假期培训的描述与分析,导出了其假期身体踪迹的运行图与其家长的意识结构成分。家长、教师等群体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断在荣誉、压力、体验之间权衡,并依据学生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培训、参加何种类型的培训与何时去哪参加。中小学生假期参加培训,表面上是学生的日常的学习行为,但背后实质上却折射出了现行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的问题。因此,学生假期身体踪迹不失为探究家庭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弊端的细微切入口。
  本研究以福柯身体话语理论作为方法论,运用文献、观察、访谈、自传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生假期身体踪迹进行考察。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缘由与背景。阐述了学生因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而不得不在假期参加培训,众多理性力量萦绕在学生身体上,而学生本人在假期生活中失去了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
  第二部分,福柯身体话语理论观照下的学生身体。此部分描述了福柯身体话语理论的特征、福柯身体话语视域之下的学生身体以及学生身体意义的应有属性。
  第三部分,受访者假期身体踪迹的描述。通过样本筛选确定了观察对象与访谈对象并分析了搜集的资料,解析出了身体踪迹的力量来源,完成了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运行图并描述了受访者的体验。
  第四部分,“我”——假期身体踪迹的故事。通过中小学不同阶段的三个故事论述了“我”假期生活身体踪迹的改变,并阐释了分数与“我”身体踪迹的关系。
  第五部分,中小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动力机制。该部分勾画了中小学生身体力量的博弈关系图以及归纳了学生假期身体踪迹的动力机制。
  在影响学生身体踪迹的力量来源中,学生本人的力量受到了其他力量的排斥,学生在其中感到厌烦。学生需要的是一个以尊重学生本人为前提的假期,他们能够在假期中真正地找回自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