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以宁波为例
【6h】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以宁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新农村文化建设

1.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1.1.2现阶段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现实困境

1.1.3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两个文明的促进作用

1.2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1.2.1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2.2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2.3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1.3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

1.3.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互依托

1.3.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1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1.1推动文化创新的需要

2.1.2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2.1.3促进社会大发展的需要

2.1.4人类文明传承的内中之意

2.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现状分析

2.2.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2.2.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取得的成就

2.2.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问题

2.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2.3.2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

2.3.3加强宣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3.4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

3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

3.1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重要意义

3.1.1有利于塑造新农村精神

3.1.2有利于展示新农村风貌

3.1.3有利于缓和新农村矛盾

3.1.4有利于巩固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基础

3.2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途径

3.2.1用现代科技打造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

3.2.2用现代美学塑造中国制造的影视文化

3.2.3用现代观念赋予传统戏曲新的生命

3.2.4用“三位一体”宁波模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发展

3.3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分析

3.3.1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主要原则3.3.1.1.生命性原则

3.3.2发挥文化生产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3.3.3 .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人才

3.3.4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改造传统文化

4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创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而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来指导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创新,不仅可以保证其正确的方向性,更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宝库。同时发挥文化作为生产力的重大作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而在充分认识和发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背景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还存在的问题,进而重点探讨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并分析创新的原则、意义和途径。文章结合当代中国新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决定,以宁波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作为生产力对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对宁波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从节庆文化、影视、戏曲和“三位一体”的宁波模式等方面强调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从文化作为生产力的高度,讲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来推动这个社会全面的发展。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代人都可以承担起保护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于后世的历史责任,使我们人类文明在世代的文化创造和积累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