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致毒效应
【6h】

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致毒效应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水产动物的优良开口饵料,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具个体小、游泳速度慢、营养丰富等特点,因而在水产育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轮虫又具有对被测试化学物质敏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关分类、生态、生理、遗传等资料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休眠卵易获得,保证了试验动物的稳定性等优势,使得轮虫成为水生生态毒理试验中的模式受试生物。诱变育种的广泛研究导致自然界中诱变剂的含量日趋增加,同时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的减少,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受紫外线的影响日益严重,二者势必会对轮虫的生长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以亚硝基胍和紫外线作为诱变剂,检测其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诱变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本试验首先采用小球藻、巴夫藻、金藻和小硅藻四种微藻为饵料对轮虫进行强化,以确定在毒理试验中所采用的最适饵料。轮虫首先被强化24 h,然后再进行饥饿24 h处理,以确定不同饵料对轮虫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确定饥饿后轮虫体内各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轮虫体内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受饵料的影响较小,一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AA、EPA和DHA的含量受饵料中这三种脂肪酸含量的显著影响。在各强化轮虫中,以巴夫藻和小球藻轮虫体内PUFA的含量为最高,二者被选出作为亚硝基胍毒理试验过程中的投喂饵料。 将小球藻和巴夫藻分别设置50、100、500、1 000、2 000 mg/L5个亚硝基胍浓度组和一个对照组,采用轮虫单个体培养以及群体培养,检验不同藻类和亚硝基胍浓度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基胍使轮虫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由8±0.14~1±0.17 d,P<0.01),缩短程度随亚硝基胍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亚硝基胍处理降低轮虫的平均产卵数与产幼数(7.4±0.45~0 ind,P<0.01),缩短繁殖周期等;伴随亚硝基胍浓度的升高,内禀增长率逐渐降低、世代时间延长;研究同时发现:不同的藻类对亚硝基胍的毒害作用具有一定影响,与小球藻为饵料的轮虫相比,以巴夫藻为饵料的轮虫所受亚硝基胍的影响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不同处理下的幼卵数差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建议用幼卵数差作为评价本试验中轮虫营养状态好坏的1个新指标。 紫外线照射试验设置未照射组、照射2、5、10、15、20、25、30 min共7组,检测其对轮虫的急性致死效应。再根据急性致死效应结果,设置0、20、40、60、120 s 5个照射组,采用轮虫单个体培养,检验紫外线照射对轮虫单个体生长繁殖的影响。然后再设置0、20、40、60、120 s 5个照射组,采用轮虫群体培养,检测紫外线照射对轮虫群体增长、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证明:当紫外线照射时间达到10 min时,就可以对轮虫产生急性致死效应,致死效应随照射时间延长而增大,当照射时间达到30 min时,所有轮虫均已死亡。在进一步的毒理试验中,紫外线照射同样具缩短轮虫寿命、缩短轮虫繁殖周期、抑制其繁殖、降低种群增长率以及延长世代时间等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