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义视域下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根源与解决路径
【6h】

正义视域下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根源与解决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二章 从正义视域研究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可行性

2.1 从正义视域研究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必要性

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拓展

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点

2.4 借鉴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来解决环境正义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章 环境正义问题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3.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立

3.3 区域资源获取与环保责任承担的不对等

3.4 阶层之间环境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

第四章 我国环境正义问题产生的根源

4.1 资本理性对于环境正义的破坏

4.2 破坏了正义的平等自由原则——资源有限性与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

4.3 破坏了正义的差异原则——环境危机的转嫁

第五章 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两山理论”

5.2 促进城乡、区域之间平衡协调发展

5.3 保证环境资源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有效和公平配置

5.4 完善污染责任承担制,对弱势群体实施生态补偿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境正义作为当代社会正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生态环境问题反映了社会正义问题。对此,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拓展到生态环境领域,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但其根源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危机。因此,环境正义既是一种生态正义,也是一种社会正义。并且,生态正义的诉求必须落实于社会正义的实践。而社会正义作为当今政治哲学的热门议题,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早已众所周知。本文尝试根据马克思的正义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并借鉴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结合中国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等新理念,把我国环境正义问题主要归因为社会问题。在当前,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张力与矛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立、区域间环境权利与责任承担的不对等以及强势阶层对于弱势阶层环境权利的侵害是我国环境正义缺失的主要表现,过分扩张的经济理性、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城乡二元对立等等是造成我国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将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结合起来,同时促进城乡、区域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维护生态弱势群体的利益,寻找一条解决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路径和对策,希望以此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一点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