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命关怀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
【6h】

生命关怀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之处

2 生命关怀:“基础”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2.1 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理论来源

2.1.1 中国文化中的生命关怀意蕴

2.1.2 西方文化中的生命关怀思想

2.1.3 马克思主义中的生命关怀精神

2.2 “基础”课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

2.2.1 在生理维度上延展生命

2.2.2 在社会维度上拓展价值

2.2.3 在精神维度上提升人格

3 生命关怀视域下“基础”课的教学之殇

3.1 目标上弱化个体生命的价值取向

3.1.1 教学目标过于偏重社会导向

3.1.2 教学目标常常弱视生命取向

3.2 内容上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题材挖掘

3.2.1 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3.2.2 理论指导实践不足

3.3 方式上难以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

3.3.1 “灌输”教育依然存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3.3.2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唤醒学生的行动自觉

3.4 评价上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评估

3.4.1 教师考核评价比重过高

3.4.2 终结式考核的比例过大

3.4.3 考核内容偏重知识记忆

4 生命关怀视域下“基础”课教学的革新路向

4.1 以生命理念为基准确定教学原则

4.1.1 知识性与情感性并存

4.1.2 自主性与引导性并存

4.1.3 现实性与超越性并存

4.2 以生命价值为取向优化教学目标

4.2.1 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实现生命价值

4.2.2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尊重生命价值

4.2.3 培养健全的法治观:捍卫生命价值

4.3 以生命关怀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

4.3.1 关怀自然生命,进行适应教育

4.3.2 关怀社会生命,进行责任教育

4.3.3 关怀精神生命,进行信仰教育

4.4 以生命体验为路径丰富教学方法

4.4.1 采取激励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4.4.2 开拓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的自我教育

4.4.3 重视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

4.5 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完善评价体系

4.5.1 建立学生之间考核评价机制

4.5.2 注重过程的累积性考核

4.5.3 进行全面综合性考核

5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关照学生的生命需求,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构筑精神家园,展现生命的灵动,引领生命的成长和超越,是“基础”课的一种本质诉求,也是促使该课程焕发生机的一种时代抉择。近年来,受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因素的深层渗透,生命关怀融入“基础”课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偏重社会导向而弱视个体需求、教学内容生命化整合转化不足、教学方式难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考核评价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估等问题。基于生命关怀视域的“基础”课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论文从生命关怀与“基础”课的内在关联入手,探讨生命关怀的价值指向在“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逻辑基点思考“基础”课教学改革。
  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实际,论文试图彰明以生命关怀理念为指导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原则。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又要关怀学生的情感体验;既要坚持教师的引导性,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现实,又要鼓励其超越性追求。在具体路径上,论文以生命价值为取向优化教学目标、以生命关怀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以生命体验为路径丰富教学方法、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完善评价体系,为“基础”课教学各环节注入生命关怀之维,以期引导学生尊重、敬畏、热爱生命,实现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教育的温度和教师的温情,提高“基础”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